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判断分析题
1. 通货膨胀由于导致人们持有更少的货币,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 )
【答案】F
【解析】菜单成本是指因为高通货膨胀率使企业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报价,而改变价格是有成本的,企业需要为重新印刷并发送新目录表等付出成本。通货膨胀导致人们持有更少的货币属于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
2.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完全相同。( )
【答案】T
【解析】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实际通货膨胀率总会被人们预期到,用通货膨胀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就会失效。当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公众会很快预期到这种变化,并反映到自己的经济决策中,所以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率的变化对就业量和产出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人们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始终与通货膨胀的实际值相一致,即使在短期内,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会很快调整到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水平,所以政府无法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
3. 凯恩斯主义认为劳动力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工资是刚性的(短期内),劳动力市场不是经常处于允分就业状态,而是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状态。( )
【答案】T
【解析】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为非市场出清和工资和价格刚性,在短期,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劳动力市场就业量和工资不会立即调整到出清状态,因此会导致失业的存在,即劳动力市场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状态。
4. 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
【答案】F
【解析】非充分就业时应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从而扩张国民收入。
二、简答题
5. 简述鲍莫尔一托宾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
【答案】20实际50年代,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分别发展了相似的理论模型,证明交易性货币需求同样受到利率影响。他们的模型被合称为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鲍莫尔一托宾模型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犹如持有存货,一方面随收入增加,需要有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 另一方面,随着利率的提高,持有货币的成本(放弃的利息收入)就上升,因此,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会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利率卜升而减少。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把人们最优的货币持有量用一个称之为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公式表示:
式中,tc 为现金和债券之间的交易(转换)成本; y 为人们月初取得的收入; r 为利率。
由此可见,鲍莫尔一托宾模型补充和完善了凯恩斯的交易需求理论。该模型认为,即使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会对利率的变化作出敏感反应,而且相对于交易数值而言,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呈现出规模经济的性质。
6. 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三个基本因素及其主要政策主张。
【答案】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之上的,而其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则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为前提的。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陷阱。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单调上升,因此消费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当消费达到极大值时,如何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费都不会进一步增加。如果达到极大值时的消费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那说明消费是不足的。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低,投资者不投资或少投资,这样经济更加萧条,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更低,投资更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后果是:投资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3)流动性陷阱
利率:的下降有一个下限,达到下限时,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都将转化为人们于中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对:不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货币的价格; 也存在刚性,货币政策会失效。一大
,总需求是小足心理规律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的小足(不可能无限增加)
的,必然小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并且主要手段是运用财政政策,所以凯恩斯主义被认为是财政主义。
7.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二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答案】总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它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国外支出即净出口。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对总支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1)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
税收是政府强制、无偿地从个人和企业手中取得的财政收入,因此税收的变动会对消费和投资产生较大影响。比如,政府通过降低税率或一次性减税的方式减少税收,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支出也会增加,对于投资者来说,减税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也促进了投资支出,社会总支出因此增加; 反之,社会总支出减少。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且具有反向作用。
(2)政府购买对总支出的影响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和公共项日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直接增加社会整体消费支出水平,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反之,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的消费支出。可见,政府购买可以直接且正向影响总支出。
(3)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不能直接对总支出水平产生影响。在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这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总支出因而增加; 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上升,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支出水平。可见,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正向的。
8. 怎样理解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案】(1)IS-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产生了影响。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该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凯恩斯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和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用IS-L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