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传播

【答案】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把握这个定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社会传播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2. 双重行动模式

【答案】双重行动模式是由巴斯提出的,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完善和补充的信息传播模式。巴斯将“个体把关人”的研究从对单个新闻加工者的研究拓宽为对明显分为两类的多重“把关人”的研究,所谓的双重行动是针对新闻把关活动的两个部分而言的。巴斯把新闻媒介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闻采集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纷纭复杂的现实事件进行取舍与加工; 第_部分的把关活动是新闻加工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新闻媒介输出的所有信息都要经过这道重要关口。第二部分的把关即新闻加工比第一部分的把关即新闻采集更具有决定性。

3. 镜中我

【答案】“镜中我”理论是指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他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4. 内省

【答案】内省是指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形式。内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在我国的儒家思想中,内省主要是指人的自我修养,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等论述,都是这个意思。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内省式思考”。

5. 沉默的螺旋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6. 重点访问

【答案】重点访问是访问法中无结构访问法的一种。它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等创造。重点访问的“重点”是指访问所侧重的内容。具体做法为:先将访问对象置于一定的情景当中,如看一部电影、参与一场政治集会等,然后,再请被访问者自由说明他在这一情景中的主观经验,即个人对情景的认识。

7. 马歇尔·麦克卢汉

【答案】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他提出的著名的传播学理论有“地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现实,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 时代的先知”。他的代表作有《机器新娘》、《古登堡群英论》、《理解媒介》等等。

8. 第三人效果(第三者效应)

【答案】“第三人效应”(TheThirdPersonEffect )是由戴维森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他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这一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提出,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成果; 另一个部分与效果部分有关,假设提出,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结果一一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9. 刻板印象、刻板成见

【答案】刻板印象又称刻板成见,是李普曼在他的代表作《舆论》中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这种观念或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印象可以为人们判断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通行的刻板印象,

因此,它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10.葛兰西

【答案】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在《狱中笔记》中最早将“霸权”一词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葛兰西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作是做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它给文化研究包括大众文化研究带来f 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褒扬要么贬抑的看法,使得人们以新的视角去反思大众文化,重新界定大众文化。

11.自由主义理论

【答案】自由主义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一种传播制度理论。该理论由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最先提出,由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一书加以系统化。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在此市场中,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

12.亲身传播

【答案】亲身传播是指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人体自身为媒介的个人对个人的传播。亲身传播最常见的是两个人面对面的交谈,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①言语传播,如面对面交谈、远距离电话会谈等; ②文字传播,如私人信件、电报、传真、E-mail 、手机短信等; ③体态语言传播,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 ④信号传播,如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的窗外悬挂物、海上航行时的信号旗等。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其好处是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亲身传播的不足之处在于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二、简答题

13.简述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答案】(1)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

①描绘出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人们可以快速地交流并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发生的事情。即在“地球村”里,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角落,都如同生活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一样。传播速度的加速提高促成了地球空间实质上的变小,而空间的越来越狭小又进一步保证了时间上的同步性。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时间停止了,空间消失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事情在同步发生。”

②从更广阔更理想的角度而言,也是与乔伊斯和威德汉姆·莱维斯的描述相应,麦克卢汉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