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已知第一次测得TCP 的往返时间RTT 是30ms 。接着收到了三个确认报文段,用它们测量出的往返时间样本RTT 分别是:26ms , 32ms 和24ms 。设
时间值讨论所得出的结果。
旧的
因此,新的估计往返时延值分别是
若a 选取很接近于0, 表示新的值与旧的 所以有
【答案】已知试计算每一次的新的加权平均往返相比变化不大,RTT 值更新较慢;若a 选取接近1,则表示新的受新的RTT 样本影响较大,RTT 更新较快。
2. 漏桶管制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数据流的平均速率、峰值速率和突发长度各表示什么意思?
【答案】(1)漏桶管制器的工作原理:漏桶管制器简称漏桶,它是一种抽象的机制。在漏桶中可装许多权标,但最多装入b 个权标,只要漏桶中的权标数小于b 个,新的权标就以每秒r 个权标的恒定速率加入到漏桶中。但若漏桶已装了b 个权标,则新的权标就不再装入,而漏桶的权标数达到最大值b 。
漏桶管制分组流进入网络的过程如下:分组进入网络前先要进入一个队列中等候漏桶中的权标,就可从漏桶中取走一个权标,然后就准许一个分组从队列进入网络。若漏桶已无权标,就要等新的权标注入漏桶后,再把这个权标拿走后才能准许下一个分组进入网络。假定在时间间隔t 中把漏桶中的全部b 个权标都取走。但在这个时间间隔内漏桶又装入了rt 个新权标,因此在任何时间间隔t 内准许进入网络的分组数的最大值为rt+b。控制权标进入漏桶的速率r 就可对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进行管制。
(2)数据流的平均速率: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分组数;
数据流的峰值速率:限制了数据流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的流量;
数据流的突发长度:网络限制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连续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3. 试举出常用的几种系统调用的名称,说明它们的用途。
【答案】系统的调用包括多种,例如bind 、accept 、listen 等。
当套接字被创建后,它的端口号和IP 地址都是空的,因此应用进程要调用bind (绑定)来指明套接字的本地地址(本地端口号和本地IP 地址)。在服务器端调用bind 时就是把熟知端口号
和本地IP 地址填写到已创建的套接字中,称为把本地地址绑定到套接字。在客户端也可以不调用bind ,这时由操作系统内核自动分配一个动态端口号(通信结束后由系统收回)。
服务器在调用bind 后,还必须调用listen (收听)把套接字设置为被动方式,以便随时接受客户的服务请求。UDP 服务器由于只提供无连接服务,不使用listen 系统调用。
服务器紧接着就调用accept (接受),以便把远地客户进程发来的连接请求提取出来。系统调用accept 的一个变量就是要指明是从哪一个套接字发起的连接。
4. 试根据IP 地址的规定,计算出如表所示中的各项数据。
表 IP 地址类别表
【答案】(1)A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占1个字节,且第一位固定为0, 可指派的网络号为126个(即)。减2是因为网络号为00000000的IP 地址是保留地址,网络号为01111111的IP 地
)。址用于测试本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A 类地址的主机号占3字节,因此每一个A 类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为16777214个(即
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2)B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有2字节,且前两位固定为10。网络号字段的后14位无论如何取值,网络号字段都不可能是全0或全1,因此网络总数不用减2。但B 类网络地址128.0.0.0是不指派的,可以指派的B 类最小网络地址为128.1.0.0。因此B 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数为16383个(即),每一个网络上的最大主机数为65534个(即),减2是因为要扣除全0和全1的主机号;
(3)C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有3字节,且前三位固定为110。C 类网络地址192.0.0.0也是不指派的,可以指派的C 类最小网络地址为192.0丄0, 因此C 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总数为209"7151个(即),每一个C 类地址的最大主机数为254个(即);
5. 无线局域网的MAC 协议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无线局域网中不能使用CSMA/CD协议而必须使用CSMA/CA协议?
【答案】(1)无线局域网的MAC 协议的特点:
①802.11标准设计了独特的MAC 层,它通过协调功能来确定在基本服务集BSS 中的移动站在什么时间能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
②MAC 层在物理层的上面,包括有两个子层,分别是分步协调功能DCF 子层和点协调功能PCF 子层;
减2是因为全0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IP 地址是“本主机”所连接到的单个网络地址,而全1表示该
③为了避免碰撞,规定所有的站在完成发送后,必须再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发送下一帧。 (2)CSMA/CD协议不能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原因:
①CSMA/CD协议要求一个站点在发送本站数据的同时还必须不间断地检测信道,以便发现是否有其他的站也在发送数据,这样才能实现“碰撞检测”的功能,但是在无线局域网的设备中要实现这种功能花费过大;
②即使能够实现碰撞检测的功能,且当发送数据的时候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在接收端仍然有可能发生碰撞,表明碰撞检测对于无线局域网没有发挥作用;
③无线信道还由于传输条件特殊,造成信号强度的动态范围非常大,使发送站无法使用碰撞检测的方法确定是否发生了碰撞。
因此,无线局域网不能使用CSMA/CD,而只能使用改进的CSMA/CA协议。
6.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案】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一种改进,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迅速、可靠。
分组交换的缺点是分组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7. 电子邮件系统使用TCP 传送邮件。为什么有时我们会遇到邮件发送失败的情况?为什么有时对方会收不到我们发送的邮件?
【答案】虽然SMTP 使用TCP 连接试图使邮件的传送可靠,但它并不能保证不丢失邮件。也就是说,使用SMTP 传送邮件只能说可以可靠地传送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再往后的情况如何就不知道了。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也许会出故障,使收到的邮件全部丢失(在收件人读取信件之前)。所以有时即使邮件已被发送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上,对方仍会收不到我们发送的邮件。
如果当对方的邮件服务器不工作时,邮件就发送不出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我们会遇到邮件发送失败的情况。
8. 什么是最大传送单元MTU , 它和IP 数据报首部中的哪个字段有关系?
【答案】在IP 层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其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括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送单元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 )。当一个IP 数据报封装成链路层的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即首部加上数据部分)一定不能超过下面的数据链路层的MTU 值。当数据报长度超过网络所容许的最大传送单元MTU 时,就必须把过长的数据报进行分片后才能在网络上传送(见后面的“片偏移”字段)。这时,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字段不是指未分片前的数据报长度,而是指分片后的每一个分片的首部长度与数据长度的总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