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4管理学基础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问答题
1. 影响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控制是指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进行纠正的过程。但在组织控制活动时,一般是通过组织的控制系统来完成的。
影响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施控者发出的指令是信息,受控者执行指令的反馈也是信息。因此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然要考虑信息,尤其要考虑信息的传递方式、反馈方式以及处理方式。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的关键之一是看信息反馈是否灵敏、正确、有力。对信息反馈灵敏是一个组织活力的体现。正确的信息反馈表明组织正处于有序和正常运行之中。控制系统必须有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
(2)分权。分权是控制的原因之一,控制是分权的保障。如果管理者在管理中分权不当,权力失控,就会影响控制效率。因此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保证控制系统能够使分权适当,避免因分权造成内部竞争,组织内部各种矛盾变得更加复杂。
(3)标准。标准是控制的依据,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制定合理的标准,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可行。标准不能太低,低的标准缺乏压力,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也不能过高,标准过高,下级和员工经过努力之后仍然不能达到,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4)控制制度。控制制度决定着控制工作本身的效率,控制制度规定着组织内部控制人员的职责、权力、工作内容和程序等。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制定完善的控制制度。若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效率肯定低下。
(5)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要保证计划顺利完成,实现组织的目标。在一个较大规模的组织中,组织的目标和计划往往要进行分解,再落实到各个部门中去。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防止在目标分解和执行过程中,使各部门工作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
2. 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 请举例说明。
【答案】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上一定程度的集中; 与此相对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上一定程度的分散。
在组织管理中,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绝对的集权或绝对的分权都是不可能的。成功的组织是将集权与分权合理组合起来的组织。确定一个组织中集权与分权的合理程度,需要考虑以下儿
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组织环境条件与业务活动性质。如果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处于经常变动之中,组织的业务活动过程中必须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种情况就要求实行较大程度的分权。反之,在稳定的环境和开展常规性业务的组织,则可以实行较大程度的集权。
(2)组织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广度。组织规模较小时,实行集权化可以使组织运行效率比较高。随着组织规模的扩人,就要求组织向分权化的方向转变。
(3)决策的重要程度和管理者的素质。一般而言,涉及重要的、影响面较大、影响时间长的决策,宜实行集权,重要程度较低的决策则实行较大的分权。组织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则分权具备较好的基础。
(4)方针政策一致性的要求和现代控制手段的使用情况。鉴于集权有利于确保组织方针政策的一致性,所以在面临重大危机和挑战时,组织往往会采取集权的办法。另外,拥有现代化通信手段和控制手段的组织,会呈现两个方向的变动:一是重要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可以实行更大程度的集权,而次要问题的决策则倾向于更大程度的分权。
(5)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的个性。严格地说,这些是对组织集权或分权程度的现实影响因素。如果组织是在自身较小规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发展过程中亦无其他组织的加入,那么集权倾向更加明显。相似地,如果组织中有个性较强和自信、独裁的领导者,往往喜欢其所辖部门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行,这时就容易出现集权状态。对这些现实的影响因素,应该辨证地加以对待。现实的未必是合理的,但现实的往往是不得不屈从的。
3. 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答案】(1)计划的概念
①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②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规定,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有时用“计划工作”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因此,计划工作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并对选好的日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
(2)计划的性质
①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生存的价值和存在的使命。决策活动为组织确立了存在的使命和目标并且进行了实现方式的选择。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因此,组织的各种计划及各项计划工作都必须有助于完成组织的目标。
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决策工作确立了组织生存的使命和目标,描绘了组织的未来,计划工作给组织提供了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的道路,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基
础。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组织日标实现。
③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的计划工作的特点和广度都不同。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这种秩序因组织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
④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可以用计划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在计划所要完成的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制定和实施计划的成本及其他连带成本来衡量效率。在衡量代价时,不仅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要衡量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实现目标有许多途径,计划制定者必须从中选择尽可能好的方法,以最低的费用取得预期的成果,并保持较高的效率。计划工作强调协调和节约,其重大安排都要经过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使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合算。
4. 什么是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有何重要性?
【答案】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代替的。
二、论述题
5. 如何建设学校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它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共同的行为准则。
学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组织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设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地确定组织文化的内容。在确定组织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组织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②根据组织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组织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例如学校要求协作精神、严格的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因此要在紧张的制度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做到紧张与活泼的共存。
③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学校的优秀文化。对于其他学校的组织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采用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身。
④重视个性发展。一个组织的文化个性,是这个组织在文化上与其他组织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组织所有,只适用这个组织,是这个组织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学校,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组织。我国学校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组织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学校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