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0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0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一) ... 2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0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二) ... 7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0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三) . 13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0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四) . 19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0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五) . 25

一、简答题

1.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个国家内一般只能有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通常的复合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因为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而“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的精神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的一种创造性运用。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在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范围内的某些区域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妥善照顾到相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也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开创了光明的前景,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2. 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答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其原因主要在于:

(1)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所谓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卞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不断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提供制度保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能不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改革性质的原则问题,偏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南辕北辙。全面深化改革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生搬硬套西方思想理论和制度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3. 简述科教兴国的根本途径。

【答案】(1)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以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2)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要素主要归公有制经济单位占有和支配,因而主要是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例如,政府部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单位的公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权,出租或让渡土地、矿山、企业等所得的地租、租金等收益,向企业投资入股、购买债券、把货币存入银行等所得的股利、债息、利息等收益,凭自己占有的有利的设备、生产资源等生产条件取得的级差收益等。这些公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必然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实力增强和按劳分配及共同富裕的实现; ③除了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外,非公有生产要素同样要参与收入分配。例如,劳动者个人在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入股所得利息、债息、股利,私人企业主所得利润,外资企业中外商所得利润等,都属非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当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资本所有者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可避免地获取一定的剥削收入。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要依法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及其合法收益。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要素资源,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3)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并行不悖的,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和私人企业中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主要是产品价值中的v 。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及私人资本所有者等不同投资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主要是产品价值中的m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既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又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公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益,最终归公有制经济单位占有和支配,按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通过积累基金形式扩大再生产和基础建设,为劳动者长远利益服务; 另一部分通过消费基金形式用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国防等,供全体劳动者共同享用,有利于提高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5. 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答案】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而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原因是: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