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2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阐述新闻客观性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要求。
【答案】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专业概念之一。西方国家把客观性原则作为新闻媒介遵循的重要信条之一,它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一种专业规范,也是主要的新闻专业理念。在我国,客观性原则也被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
(1)新闻客观性的基本理论
①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即态度上的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维护新闻客观性原则,要做到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新闻内容真实准确。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讲,客观性并不是指类似科学实验班的精确,而是记者要努力写出或作出不带个人感情并将事实和观点分开的新闻或报道。
②客观性报道包含三层含义:a. 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b. 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 c. 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这二层含义构成客观性报道的基本框架。
③客观性报道的含义意味着对事实的尊重,对记者主观的否定。但事实上,报道的客观性从一开始就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可克服的矛盾。即在实际工作中,记者在选择事实中能否真的不带偏见,能否真的抱超然态度,选择、报道事实能否和记者的价值判断完全分离? 无论是对新闻工作的现状调查或从理论上分析,彻底摆脱偏见是困难的。
(2)新闻客观性的实践要求
①完整(或称全面)。要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完整的印象,不能有意隐瞒某些材料。西方新闻学称之为“多维的背景材料”。②平衡(或称对等)。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者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的情况下,报道应该让各种见解或让双方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不能在版面上(篇幅、播放时间)偏袒一方。
③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客观性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字像面包团一样,你可以将文字拿起来,按揉、捏制、挤压,用模子做成你所希望的形状。然而在进行客观性报道时,得剔除掉感情色彩,尽量使用中性语言。
④引语的运用。它能使报道具有真实性,使读者觉得记者就在新闻现场聆听了原话或接触了消息来源,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大量引用原文可以避免记者对某一事件的性质、意义、影响直接作出评判,避免由于判断失误造成的麻烦。
⑤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信息概念的引进,也使客观性报道方法有了用武之地,在纯信息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