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614教育学综合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答案】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干扰较小的环境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学习干扰,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2. 简述结构主义教育思潮。

【答案】(1)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结构主义教育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2)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①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依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

②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是人们赋予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结构而构造起来的模式。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归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教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该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

③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结构主义教育家从教育可以促进智慧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儿童完成“学习准备”的状态并不是随生理年龄的增长而主要是随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进展的,因此,教育不应消极地静待儿童自然成熟的到来才开始教其学习,而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儿童尽可能早地开始学习某些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了让儿童早期开始学习,需要把知识改造成为一种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思想方式相适合的形式,并通过儿童自己能触摸到的具体材料来学习;

④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3)对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评价

①优点。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把认知发展与教育统一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互相协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对现代西方课程论的影响很大。由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力图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着手寻找教育对策,因此,它成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不足。结构主义教育的某些观点具有片面性,其编制的课程与教材偏难等,也不断招致了

人们的责难。

3. 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答案】(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可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有:

①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

②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知识中心课程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①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其主要特点:a. 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b. 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

②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其主要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4.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答案】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派”,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智力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应当明确被看作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理论被看作是临时性的,不是绝对的。这和在其他教学方法中把科学知识绝对化为客观的、没有疑问、一成不变的观点不同。每一种理论与法则的建立都隐含着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的建构过程)。无论科学知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的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学生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己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科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②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

③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观点中教师的作用如下:

①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

②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

③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课程观

建构主义课程观认为不是把课程看作基本上由外部环境因素决定的(例如学科结构、社会价值等因素),而是考虑到学习者带进学习情境的先前知识——他们的目的和观点。什么样的经验和概念在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产生中是有效的,变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课程看成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为了确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建构主义强调帮组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惊醒意义建构。

5.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案】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各以下条件:

(1)学而不厌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的是不断进步。

(2)温故知新

只能记诵的人,不足以为人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

(3)诲人不倦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诲人不倦不仅表现在毕生从事教育,还表现在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教师应高度负责,对学生充满爱心。

(4)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