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80设计史论[专业硕士]之设计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式美
【答案】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态,是指构成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2. 非物质主义设计
【答案】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基于服务的设计,包含软件程序设计层面、功能价值层面、方法服务层面及空间、感觉、思想和哲学等诸多方面。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过程的反映,也是设计本身发展进步的一个上升形态。
3. 维克多·巴巴纳克
【答案】维克多·巴巴纳克是60年代末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他最早提出“设计理论”这一观点,著有《为现实世界的目的》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设计的三个目的:
①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和阶层服务;
②设计不但应为健康人服务,而且应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③设计必须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必须为保护地球服务。巴巴纳克所提出的设计的三个目的反应了现代设计的根本宗旨和本质特征,对美国和世界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书中的诸多观点更被认为是现代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奉行的准则。
4. 明式家具
【答案】明式家具是指形成于明代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种类繁多、用材讲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等特点的家具样式。其艺术特色在于简、厚、精、雅,注重结构美、材质美、造型美和装饰美,充分利用木质的本色与纹理而不加遮饰,色泽深沉雅致,质感坚致细腻,稳重大方,朴实无华。
5. 设计艺术批评
【答案】设计艺术批评是研究设计批评的学科,即元批评,是设计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批评的对象包括设计现象、具体的设计品和设计创作的一切形式,如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设计批评者是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批评的活动诉诸文字、语言,也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此外设计必须被消费,因此设计的消费者也属于设计的批评者。
6. 环境艺术设计
【答案】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的环境的艺术设计,其目的在于创造出符合人体科学需要、适应人各项活动要求、舒适宜人的空问环境。通过环境设计提高环境质量、创造理想的与自然共处互益的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心任务。优秀的环境设计能创造出一种既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和品位,又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活居住环境,体现着人类对某种文化境界的体味和追求。
二、简答题
7. 哪几种学说影响到后现代主义设计?
【答案】影响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学说主要包括:
符号学、结构主义和解构方法都进入设计界的辩论和讨论的语汇中。这个知识运动全方位扩大了设计的领域,并将设计从实用性的、解决间题的行为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知识思想世界。
(1)符号学
20世纪70~80年代,设计师们开始感到符号学有助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但有关这一问题的写作都过于理论化,而且到目前为止。设计师们似乎还未能将这种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设计中去。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试图给人的概念行为提供一个理性的解答,认为视觉文化能够通过理解人的心灵结构而得以解释。不过,这种方式遭到批判,因为它似乎忽略了人类创造性所具有的基本的、不可预测的特质。
(3)解构方法
①方法论者认为,设计是一种本能行为,它无法被归纳为一整套原则。
②它通过解码社会有关性、阶级和性别的固有成见和套语,来揭示图像里复杂的意义层面。如法国学院派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用社会学的方法论去分析消费者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挑战“原创性”的固有概念。
(4)混沌理论
由哈佛大学的科学团体发展起来的混沌理论,因1980年本努瓦. 曼德尔布罗特出版了他的《自然的实用几何》而受到广泛关注。该理论暗示,我们只是刚刚开始了解自然界所呈现的复杂和显然无序的一系列反应。它给设计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范例,那就是将现代运动的明确性与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不确定性方法作对比。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美国设计师格尔雷的作品中见到; 日本的设计师矶崎新和仓误史朗,也受到混沌理论的影响; 英国运用混沌理论的设计师则有奈杰尔•科茨和罗恩•阿拉德。
8. 明代“宣德炉”、“景泰蓝”的设计特点是什么?
【答案】(1)“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艺人们吸收了历代冶炼技术,并吸取了古代铜器、宋代瓷器的优点,创造出铜质细腻、色彩丰富、花纹精美、造型新颖的铜制工艺品。
(2)“景泰蓝”则是金属胎的珐琅器。珐琅器的制造方法自元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了明代,结合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手法,便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民族工艺美术。宣德时期制品己很精美,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因这种工艺的原料色彩,早期主要为蓝色,所以得名“景泰蓝”。
9. 还记得本章对中国设计的分期和类型的划分吗?
【答案】中国设计的分期和类型的划分主要包括:
(1)史前时期
①石器
从最初的以天然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发展到有意识、有目的地挑选打制成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
②陶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陶窑、陶轮和封窑技术的发明应用,陶器的设计制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③建筑
最早的建筑师利用天然岩洞构巢而居。
④服饰
开始只是把兽皮、树叶和羽毛之类披在身上; 后来发明针后学会缝制衣服; 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纺织品,有蚕丝、麻、葛、兰等植物纤维。
⑤工具
最早是石刀、石斧、石锄之类的设计,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新石器时代晚期,设计出木未、石耙、骨耙和石犁等农具,发展到“耕锄农业”阶段。
(2)商、周和战国时期
①青铜器
a.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天然铜制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
b. 商代开始铸造青铜器。
c. 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铸造达到顶峰。
d. 春秋晚期,青铜器设计因铁器出现衰退。
e. 战国晚期,青铜器设计铸造业完成其历史使命。
②建筑
a. 新石器时代,夯土技术萌芽。
b. 商朝时,夯土技术成熟。
c. 商代后期已能建造规模较大的木架构建筑。
d. 商周以来,木架构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方式,并出现院落群体组合。
e. 西周时期,发明了瓦。
f. 春秋时期,出现质地坚硬的砖,采用彩绘、雕刻等装饰手法,建筑设v 一开始从纯实用逐渐转向兼有审美装饰的追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