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物资学院812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累进税
【答案】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增的一种税,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课税对象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例如,假定收入高的纳税人为甲,收入低的纳税人为乙。甲缴纳的税收为t 1,收入为s 1; 乙缴纳的税收为t 2,收入为s 2。当t 1/s1>t2/s2时,则称这种税是累进税。
2. 投资乘数
【答案】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即。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人,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
; 征收比例税时,。 则投资乘数就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征收定量税时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多倍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投资乘数又称为“凯恩斯乘数”。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假设,即: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3. 结构性失业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
4. 奥肯定律
【答案】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
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 为实际产出,Y f 为潜在产出,。u 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a 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 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二、简答题
5.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的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反之。
另一方面,稳态意味着:
所以,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在图中,经济最初位于C 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们想增加储蓄,这使储蓄曲线上移至s'f (k )的位置,这时新的稳态为' 。比较C 点和C' 点可知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图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这里得到的结论是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因为这一增长率
,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是独立于储蓄率的)
6. 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与功能财政政策有何区别?
【答案】(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按历史发展阶段主要分两种: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实现每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②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即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顶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补衰退时的赤字,实现整个周期盈余与赤字相抵。功能财政思想则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可根据反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则政政策的正确制定与执行。
(2)平衡预算财政与功能财政思想的共同点是,两者的目的均是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 (3)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后者则不强调这点,而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可见,功能则政思想是对平衡预算则一政思想的否定。
7.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日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案】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假定劳动力按一个小变的比率n 增长,但当把n 作为参数时,就可以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 人口增加的影响
图中,经济最初位于A 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 增加到n' ,则图中的线便移动到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A' 点。比较A' 点与A 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
,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这是从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k A 减少到k' )
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这是因为A' 点和A 点都是稳态均衡点,稳态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