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42农业综合知识四[专业硕士]之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组织中的集权或分权总是相对的。有学者指出,适度的分权(或集权)需要综合考虑“知识转移的成本”和“目标不相容的成本”。你是如何认识这个观点的? 试分析这个观点对组织设计及其变革可能提供的启示。

【答案】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较高层次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较低管理层次一定程度上的分散。适度的分权(或集权)需要综合考虑“知识转移的成本”和“目标不相容的成本”。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1)集权或分权需要考虑知识转移成本。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知识的使用价值让渡。决定知识势能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知识的数量、知识的质量以及知识的结构。知识数量越丰富、知识质量越高和知识结构越合理,知识势能就越高。每个主体的特殊性导致这三个要素的方向性并不完全一致,知识势能既有总体层次上的高低,又有要素层次上的高低。知识转移既有总体上的单向转移,又有要素层次上的双向转移。知识转移是需要成本的,知识转移最典型的方式是进行培训,培训是需要成本的。当上级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下级的时候,这就需要下级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上级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移给下级,这个转移的过程需要花费成本。如果成本太高,就需要权衡是否需要将权力下放,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

(2)集权和分权需要考虑目标不相容的成本。目标不相容是指上级和下级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随着集权程度的增加,信息成本增加,委托代理成本减少。组织总成本是劣质信息导致的成

本与目标不相容导致的代理成本之和,组织设计过程也就是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之间的权衡过程。

(3)在进行组织设计和变革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在进行集分权设置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决策的重要性,高层管理对一致性方针政策的偏好,组织的规模,组织的历史,最高主管的人生观,获取管理人才的难易程度,控制的可能性,组织营运的分散化,组织的变动程度,外界环境的影响,知识转移的成本和目标不相容的成本等各种因素。

2. 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分权的因素有:

(1)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规模增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减低。因此,当组织规模扩大之后,组织需要及时分权,以减缓决策层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务。

(2)政策的统一性。如果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是统一的,集权最容易达到管理目标的一

致性。然而,一个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灵活应对这种局面,组织往往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政策,这虽然会破坏组织政策的统一性,却可能有利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如果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能够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组织可以更多地分权; 组织如果缺乏受过足够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其基本素质不能符合分权式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权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4)组织的可控性。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大多不同,有些关键的职能部门,如财务会计等部门往往需要相对地集权,而有些业务部门,如研发、市场营销等部门,或者是区域性部门却需要相对地分权。组织需要考虑的是围绕任务目标的实现,如何对分散的各类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在组织成长的初始阶段,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组织的运行,组织往往采取集权的管理方式; 随着组织的成长,管理的复杂性逐渐增强,组织分权的压力也就比较大,管理者对权力的偏好就会减弱。

3. 企业危机有哪些类型? 危机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危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①根据诱发危机的原因进行分类:

a. 外源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中的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国家的法律或政府的政策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突发性变化对企}II%经营造成的冲击;

b. 内源危机:指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因管理疏漏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或因决策严重失误而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②根据危机涉及领域的宽泛进行分类:

a. 战略危机,战略危机源自企业战略选择的失误或源自企业战略选择后市场发生了企业预料不到的变化;

b. 职能危机,职能危机大多源自企业众多的环节中出现了某个短板。

③根据危机涉及主体对危机的可预见和可控程度进行分类:a. 可预见、可控危机; b. 不可预见、不可控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源自内部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料、可控的,而外源性危机通常是企业不可预料、不可控的; 诱因累积后的集中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料、可控的,而瞬间突然引爆的危机是不可预料、不可控的。

(2)危机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有效的危机防范在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经营管理。危机管理应该注意危机辨识、危机消解、危机沟通以及危机后的学习等方面的工作。

①危机辨识

危机辨识不仅包括危机爆发后迅速识别危机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从而尽可能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以尽量减小危机损失,更应包括危机爆发前捕捉危机信息,尽可能采取早期的预防和消

解行动。

②危机消解

危机性事件一旦爆发,管理层就应迅速采取行动,防止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蔓延。危机管理的关键是行动的及时性。

③危机沟通

危机爆发后,在不影响企业商业机密或技术秘密的前提下。企业必须心有诚意地及时迅速传递真实的信息。真实信息的传递,不仅反映了企业真诚的态度,而且可以避免企业不同部门在与外部接触时可能出现的不一致以及因此而可能导致的各种猜疑。

④危机后的学习

a. 在危机中发现和挖掘机会。

b. 通过危机管理的实践掌握危机管理的一般规律。

c. 要通过危机管理的总结,找出企业目前经营中可能还存在的隐患,尽早采取防范措施,为企业今后的健康经营提供保障。

4. 简述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及其观点。

【答案】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是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来的。该方法认为,在确定某个单位经营活动方向时,应该考虑它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率两个维度。相对竞争地位经常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决定丁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额和盈利能力; 而业务增长率反映业务增长的速度,影响投资的回收期限。

企业经营业务的状况被分成四种类型,如图所示。

图 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分析图

(1)“瘦狗”型的经营单位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只能带来很少的现金和利润,甚至可能亏损。对这种不景气的业务,应该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

(2)“幼童”型的经营单位业务增长率较高,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这有可能是企业刚开发的很有前途的领域。高增长的速度需要大量资金,而仅通过该业务自身难以筹措。企业面临的选择是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使其向“明星”型转变; 如果判断它不能转化成“明星”型,应忍痛割爱,及时放弃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