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925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IS 曲线
【答案】IS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IS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1=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如图所示。
图 IS 曲线
图中,IS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衡。IS 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IS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由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可得出IS 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对应的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IS 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 ; 边际消费倾向β; 税率t 。
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
【答案】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表示的是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用来描述经济中的价格水平。这一篮子商品通常包括食品、衣服、住房、燃油、交通运输、学费及其他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为:
3. 奥肯定律
【答案】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
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 为实际产出,Y f 为潜在产出,。u 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a 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 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4. 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5. 公开市场业务
【答案】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 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 ③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 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 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②中央银行
,避免“被动等待”; 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
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求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二、简答题
6. 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400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 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
【答案】不是。
,因为GDP 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计入GDP 的应当是700美元(=300+400)
值,现在甲乙两厂商生产的服务价值总共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此,计入GDP 的应是700美元,至于双方抵消多少,和GDP 计量无关,否则,甲乙两厂商相互销售时计入GDP 的就都只是相互收支抵消后的支付余额了。
7. 引起IS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假定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t 表示政府税收,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则均衡的国民收入等于:
解得:。
根据三部门经济的IS 曲线代数表达式可知,引起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资需求的变动、储蓄函数的变动、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以及税收的变动。
(1)投资需求i 的变动。如果投资需求i 增加,IS 曲线将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移动的距离等于投资乘数乘以投资变动量。
(2)储蓄函数的变动。当储蓄意愿增加时,意味着自发消费。减少了,IS 曲线向左平移,反之,则向右平移。移动距离等于乘数乘以储蓄变化量。
(3)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增加政府购买支出g ,会使IS 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移动距离等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乘以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
(4)税收的变动。增加税收意味着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会减少,那么IS 曲线向左平移; 反之,则向右平移。移动距离等于税收乘数乘以税收变化量。
8. 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答案】(1)从交易方程式Py=MV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实际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经验研究中,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直观的、容易得到的(即等于名义国民收入除
,所以往往被用于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以及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以平均货币存量)
(2)古典学派的传统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不同看法
,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一些“如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