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西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4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选择性理解
【答案】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所作的不同的解释和评论。受众同传播者可能在文化背景与阅听环境、情绪、态度、动机和经验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受众之间也同样有类似的不同。受众在理解的过程中,往往要加入许多个人的心理因素。这些共同导致受众的选择性理解。
2. 传播环境
【答案】传播环境泛指围绕新闻传播活动周围的情况、条件和氛围,是对传播运作的整个环境的动态考察,是一种对影响传播效果的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多层面的综合性研究。传播环境反映传播与环境之间互动互助、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的互制关系。传播依赖于环境,环境对传播产生作用。传播环境具有无限性、开放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影响性等特点。传播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媒介自身范围的生存境况。外部环境是指媒介自身范围外的生存境况。传播环境的优劣会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3. “大媒体”
【答案】通过国际高速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并由个人光电脑收传的新型传媒,被人们称为综合媒体,也称“大媒体“。这种综合媒体,将为人们提供可视电话、互动电视、图文声全功能信息服务、自选电影、远距离教学、医疗、会议、购物、金融等综合性服务。它所含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音像信息质量高。已经介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实施跨国跨文化传播,在为受众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将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传播世界。
4. 潜在受众
【答案】潜在受众是指具备健全的阅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新闻传播媒介的人。对新闻传播媒介而言,可将接触某种新闻传播媒介而不接触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视为其他媒介的潜在受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潜在受众是该新闻传播媒介尚待开发的受众市场,媒介应该进行充分的、深入的调查,有针对性地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切实改进工作,努力使潜在受众不断地转化为现实受众。
二、简答题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