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685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民主政体
【答案】政府的权力源于被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公民有权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过程。即在个人拥有某种不可侵犯的权利的同时,社会应当确保所有人在影响其生活的决定中有平等的发言权。基本特征是议会制度、选举制度以及政党制度是民主政体根本的制度保障; 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功能分离; 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结构性张力,公民社会(civilsociety )及其理论是随着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 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各种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个人权利至上。
2. 政治体系
【答案】政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依赖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行为主体与政治制度的有机统
一。它不仅包括政府机构和国家体系,还包括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政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赖以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行为主体与政治制度的有机统一。政治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这样的社会政治组织,又包括政治个人。政治制度包括政府体制、政党制度、利益集团活动规则等,其中政府体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政治制度的设置和运转。政治制度的运转一方面表现为法律命令的实施,另一方面又受到法律的制约以及其他政治规范(政治信仰、政治传统和政治道德等)的影响。因此政治体系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理论。
3. 国家结构形式
【答案】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
①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②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4. 政治民主化
【答案】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5. 绝对君主制
【答案】绝对君主制又称专制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所盛行的政体形式。古代的罗马帝国是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典型。在封建社会,专制君主制政体成为典型的、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与中央集权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许多东方国家,专制君主制是在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在西欧,各国在封建社会的末期,王权得到加强,随着民族统一的任务的完成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力也就严重削弱,甚至完全被国王撇在一边而停止召开,贵族君主制一也就经过等级君主制而发展成为专制君主制。
6. 政治关系
【答案】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关系:利益关系、由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政治权力关系、益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政治权利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确认和保障利而政治关系的
7. 单轨制法院体系
【答案】单一制国家普遍采用单轨制法院体系。其国家最高法院是其最终的终审法院,地方法院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建立,并根据国家法律和地方法律规章进行审判,当地方法规与中央法规相冲突时,遵照中央法规进行审判。
8. 公民文化
【答案】所谓公民文化,既不是传统的文化,也不是纯理性的现代工业文化,而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全融合的文化。它是“以沟通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文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
9.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10.国际法
【答案】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其基本特点包括:
(1)主体主要是国家;
(2)由主权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约束力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靠相关国家的自动、自愿和自觉。国际法的约束力,必须而且只能建立在相关国家承担的义务之上。国际法的实施和实现,依靠的相关国家对于实际履行所承担的义务的自愿和自觉。
二、简答题
11.政治文化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案】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可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基本类型:
(1)按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认同的程度划分,政治文化划分为不完整的政治文化和整合的政治文化。
①不完整的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对政治系统缺乏普遍的认同感,地方性忠诚超过对中央的政治忠诚; ②整合性的政治文化则能够表现出比较一致的和阶层化的政治认同。
(2)按历史发展阶段划分,政治文化可划分为狭隘的地方性政治文化、臣属型政治文化以及参与型政治文化。
①在狭隘的地方性政治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个人对政治体系最多只是模糊地意识到,对政治体系的变革也很少有什么期望;
②在臣属型政治文化中,人们虽然能够对政治体系及其政策输出作出较为频繁的反应,但他们并没有感到主体可以在政治系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整个政治系统和政治输出往往逆来顺受; ③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以及政治输入和输出,都有着明确的意识,个体成员对自身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地位,也有着清楚的概念。
(3)按政治体系功能的三个基本层次一一体系层次、过程层次和政策层次,将政治文化分为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
①体系文化表明公民的政治倾向对一个政治体系的维持和调节,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和政治共同体的同一性是体系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过程文化,即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服从,或者冷眼旁观,过程文化还体现在公民的政治信任程度、政治感情等方面;
③政策文化,即公民对公共政策的政治倾向,对重大政治问题所持的态度,这影响到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公共政策能否得到顺利推行。
12.简述应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答案】(1)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基础,始终注意维护政治稳定。
①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改革,必须遵循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规律,先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大的突破,再不失时机地展开政治体制改革;
②在进行各项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继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并使之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