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系统架构师题库>操作系统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微内核的操作系统(OS)结构如图1-16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工作在(1)方式下,与传统的OS结构模式相比,采用微内核的OS结构模式的优点是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充性,(2)。

空白(1)处应选择()

A . A.核心态和用户态
B . 用户态和核心态
C . 用户态和用户态
D . 核心态和核心态

进程P1、P2、P3、P4、P5的前趋图如图1-17所示。若用PV操作控制进程并发执行的过程,则需要设置4个信号量S1、S2、S3和S4,且信号量初值都等于零。图1-18中a和b应分别填写(1),c和d应分别填写(2),e和f应分别填写(3)。空白(3)处应选择() A.P(S3)和P(S4)。 P(S3)和V(S4)。 V(S3)和V(S4)。 V(S3)和P(S4)。 进程P1、P2、P3、P4、P5的前趋图如图1-17所示。若用PV操作控制进程并发执行的过程,则需要设置4个信号量S1、S2、S3和S4,且信号量初值都等于零。图1-18中a和b应分别填写(1),c和d应分别填写(2),e和f应分别填写(3)。空白(2)处应选择() A.P(S1)、P(S2)和V(S3)、V(S4)。 P(S1)、P(S2)和P(S3)、P(S4)。 V(S1)、V(S2)和P(S3)、P(S4)。 V(S1)、V(S2)和V(S3)、V(S4)。 进程P1、P2、P3、P4、P5的前趋图如图1-17所示。若用PV操作控制进程并发执行的过程,则需要设置4个信号量S1、S2、S3和S4,且信号量初值都等于零。图1-18中a和b应分别填写(1),c和d应分别填写(2),e和f应分别填写(3)。空白(1)处应选择() A.P(S1)和P(S2)。 P(S1)和V(S2)。 V(S1)和V(S2)。 V(S1)和P(S2)。 某磁盘盘组共有10个盘面,每个盘面上有10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32个扇区,假定物理块的大小为2个扇区,分配以物理块为单位。若使用位示图(Bitmap)管理磁盘空间,则位图需要占用(1)字节空间。若采用空白文件管理磁盘空间,且空白文件目录的每个表项占用5个字节,则当空白文件数目大于(2)时,空白文件目录占用的字节数大于位图占用的字节数。空白(1)处应选择() A.32000。 3200。 2000。 1600。 假设磁盘上每个磁道划分成9个物理块,每块存放1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R0,R1,…,R8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安排顺序如表1-7所示。假定磁盘旋转一圈的时间为27ms,磁头当前处在R0的开始处。若系统顺序处理这些记录,使用单缓冲区,每个记录处理时间为3ms,则处理这9个记录的最长时间为(1);若对信息存储进行优化分布后,处理9个记录的最少时间为(2)。空白(2)处应选择() A.30ms。 36ms。 54ms。 60ms。

微内核的操作系统(OS)结构如图1-16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工作在(1)方式下,与传统的OS结构模式相比,采用微内核的OS结构模式的优点是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充性,(2)。

空白(1)处应选择()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现代操作系统大多拥有两种工作状态:核心态和用户态。我们使用的一般应用程序工作在用户态,而内核模块和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核心工作在核心态。微内核结构由一个非常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或系统调用组成,这些原语仅仅包括了建立一个系统必需的几个部分,如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等。微内核的目标是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例如,进程的输入/输出锁定服务可以由运行在微内核之外的一个服务组件来提供。这些非常模块化的用户态服务用于完成操作系统中比较高级的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内核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设计更简单。一个服务组件的失效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内核需要做的,仅仅是重新启动这个组件,而不必影响其他的部分。微内核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
统一的接口,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无须进程识别。
可伸缩性好,能适应硬件更新和应用变化。
可移植性好,所有与具体机器特征相关的代码,全部隔离在微内核中,如果操作系统要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只需修改微内核中极少代码即可。
实时性好,微内核可以方便地支持实时处理。
安全可靠性高,微内核将安全性作为系统内部特性来进行设计,对外仅使用少量应用编程接口。
支持分布式系统,支持多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高度并行的应用程序。
真正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由于操作系统核心常驻内存,而微内核结构精简了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内核规模比较小,一些功能都移到了外存上,所以微内核结构十分适合嵌入式的专用系统,对于通用性较广的系统,将使CPU的通信开销增大,从而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