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703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分析题

1. 根据下列祖鲁语、英语、汉语、河北真城话的部分词语对应表,回答问题:

(1)分析祖鲁语和英语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异同。

(2)分析汉语普通话与河北真城话表示复数的差别。

(3)普通话中的“们”是否与英语、祖鲁语一样是一种表示复数的语法手段?

(4)“们”在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差异反映了语言演变的什么特性? 为什么

?

【答案】(1)祖鲁语和英语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异同

①相同点:表不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相同点是它们都可以违过屈折的方式。

②不同点:祖鲁语词语单数变复数采用内部屈折的方式,且复数名词前不能加数词; 英语词语单数变复数采用外部屈折的方式,且复数名词前可以加数词。

(2)汉语普通话中“们”只用在表示人的名词之后,而河北真城方言的“们”既可以放在表示人的名词后,也可放在表示物的名词后。

(3)不是。

①英语主要采用增加词缀“s ”的外部曲折方式表示复数意义,祖鲁语主要通过词内部将“um-”变为“aba-" 的内部曲折方式表示复数意义,两者表示数范畴的手段具有普适性和强制性,即只要需要表达数的概念,词本身都会按照上述规律发生变化,只有少部分零形式是例外,单复数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这些变化的意义主要是语法性的,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词汇意义。

②汉语普通话中的“们”只能用在指人的名词后,动物、物品名词后面不能加,且当名词前面有表示数量或不定量的定语修饰时,也不能加,使用范围有限。汉语表达数量主要使用“数词+量词+名词”的办法,如“一本书’,、“二个人”等,名词本身没有形态变化,也没有“*三个学生们”这种表达方式。另外,带“们”的形式和不带“们”的形式不能构成对立,如“老师都在教室里”和“老师们都在教室里”意思是相同的,这也证明了普通话中的“们”在词汇意义上具备复数的含义,但在语法意义上并不能被视为表达复数的语法手段。

(4)“们”在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差异体现了语言演变的小平衡性。

2. 古汉语中的名词化标记是“所”、“者”,现代汉语中“的”是名词化标记。请看下面有关“所”、“者’,、“的”的几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A 组B 组C 组

所行行者走的

所食食者吃的所予予者给的

(1)比较三组在结构上、语义上有什么特点?

(2)请再举一些实例,总结古汉语的“所”、“者”与现代汉语的“的”在语义上的一些规律。

【答案】(1)①从结构上看,

A 组是“所+动词”,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前;

B 组是“动词+者”,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后,

C 组是“动词+的”,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后。

②从语义上看,

A 组表示的是动作的受事,如“所食”指的是“吃的东西”;

B 组表示动作的施事,如“食者”指的是“吃饭的人”;

C 组中,对于能够带一个论元的动词(不及物动词),如“走的”,表示的是动作的施事,即“走的人”,; 对于带两个论元的动词(及物动词)是潜在的歧义结构,如“吃的”,既可以指施事“吃东西的人”一一吃的是他,也可以指受事“被吃的东西”一一吃的是苹果; 对于带三个论元的动词(双及物区别)同样是潜在的歧义结构,如“给的”,可以指“发出给这个动作的人”一一他给的,可以指“给的对象”一一给他的,还可以指“给的东西”一一给一本书。

(2)①“所”加在谓词性成分前,可转指受事、处所、工具等名词性成分,但从不转指施事。例如“鱼,我所欲也”“所欲”转指受事“鱼”; “知其所之”,“所之”转指处所,“去的地方”; “城者,所以自守也”,“所以自守”转指工具“城”。

②“者”加在谓词性成分后面,往往转指施事,如“新浴者必振衣”,“新浴者”即转指施事。但“者”字也有部分自指功能,如“仁者,人也”,“仁”是指这种德行本身。

③“的”兼有古代汉语“所”和“者”的两种用法,加在谓词或谓词性成分后面,既能表示自指也能表示转指。表转指时原来表陈述的谓词性成分变为表指称的名词性成分,语义上可以转

指施事,如“游泳的”; 转指受事,如“新买的”; 转指与事,如“我向他请教过的(那个人)”,转指工具,如“吃药的(杯子)”等。表示自指的只能在定语位置上出现,且不能离开中心语独立,如“开车的技术”,“说话的声音”。

3. 请看下面三组英语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引号里为汉语对应解释):

A 组

The barking of dogs“冠词一狂叫一进行体一的一狗”

The growling of lions“冠词一怒吼一进行体一的一狮子”

Tile mating of cannons“冠词一轰鸣一进行体一的一炮”

B 组

The raising of flowers“冠词一养殖一进行体一的一花”

The feeding of children“冠词一抚养一进行体的一孩子”

The breaking of glasses“冠词一打碎一进行体一的一杯子”

C 组

The shooting of hunters“冠词一射击一进行体一的一猎人”

The attacking of boxers“冠词一攻击一进行体一的一拳手”

thepraisingoffriends “冠词一赞扬一进行体一的一朋友”

(1)请对上述三组的结构形式加以刻画,并说明语义关系各有什么特点。

(2)请指出上述三组中有歧义者,并使用所学过的分析方法加以分解。

【答案】(1)以上三组的结构形式均为“冠词+动词进行体+介词of+名词”,表示一种从属结构。从语义上看,

A 组中名词是动词的施事,如the barking of dogs,发出“barking ”动作的是“dogs ”;

B 组中名词是动词的受事,如the breaking of glasses”是“breaking ”的承受者;

C 组中名词既可以看作动词的施事,也可以看作受事,如the attacking of boxers,既可以认为boxers 发出了attacking 的动作,也可以认为box 二是attacking 的承受者。

C 组是有歧义的。Shooting 、attacking 、(2)可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进行歧义分解。

praising 可以空指,指向隐含的宾语,表示主语发出了这些动作,hunters 、boxes 和friends 属于受事成分,这样一来句子可等价变换为

“the hunters are shooted""the boxers are attacked""the friends are praised",也可以指向介词of 结构的中心语,即表示hunters.boxes 和friends 是动作的发出者,可将句子等价变换为“the hunters' shooting""the boxers'

A ttacking"“thefriends'praising"。

4. 阅读并分析下面这两段文字,指出苏文纵对方鸿渐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语用含义。

(1)苏小姐的声音很柔软:“鸿渐吗? 我刚收到你的信,还没拆呢。信里讲些什么? 是好话我就看,不是好话我就不看:留着当你面拆开来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