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利玛窦是( )。

A. 意大利人

B. 葡萄牙人

C. 西班牙人

D. 法国人

【答案】A

【解析】欧洲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扩张,罗马教皇借助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就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行而传到中国来了。这些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便是意大利人利玛窦。

2. 南宋以后的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二名的称为( )。

A. 状元

B. 榜眼

C. 探花

D. 进士

【答案】B

【解析】宋代完全继承了唐代的科举制,并且有一些重要的改革。南宋以后,专以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其后历代成为定制。

3. 长江的源头是( )。

A. 雅鲁藏布江

B. 澜沧江

C. 怒江

D. 鸭绿江

【答案】A

【解析】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位于西藏自治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全长3848公里,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夕,,是长江的源头。

4. 在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中,儒家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等各家著作,归入( )。

A. 经部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

【答案】C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 )的诗句。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朱熹。

【答案】D

【解析】南溪书院为朱熹的出生地和少年读书之处,朱熹有一首诗叫《活水亭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的就是此地。

6. 我国用以记录自然季节的二十四节气,到西汉初年己经完整地出现在( )一书中。

A. 《吕氏春秋》

B. 《尚书·尧典》

C. 《史记·天官书》

D. 《淮南子》

【答案】D

【解析】为了计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古人还创制了“二十四节气”。从史料来看,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吕氏春秋》又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等节气。到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则出现了全部的二十四节气。

7. “女书”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它起源于中国的( ),是在当地少数民族妇女之间流行、传承的神秘文字。

A. 甘肃天水

B. 广西金田

C. 湖南江永

D. 云南丽江

【答案】C

【解析】“女书”又称“女字”,当地人称为“长脚蚊(长脚文)’,,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是汉语方言的音节文字。它起源和主要流行的地域是中国南部的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好镇,

所以又称为“江永女书”。

8. 郑和曾经(_____)次下西洋。

A. 三

B. 五

C. 七

D. 十二

【答案】C

【解析】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及其副手王景弘受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远航。

9. “人、马、日、月、口、耳”这类汉字,都从实物演化而来,这种结构体现了汉字的( )的精神。

A. 写实主义

B. 人体本位

C. 天人合一

D. 追求个性

【答案】A

【解析】汉字的结构体现了写实主义精神,尤其是“人、马、口、月、山、水”等象形字,它们都是从实物演化而来的。

10.“红娘”出自哪部古典戏剧? ( )

A. 《西厢记》

B. 《琵琶记》

C. 《长生殿》

D. 《桃花扇》

【答案】A

【解析】王实甫是元代前期又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所创作的杂剧,至今仍存十四种,其《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红娘”即为剧中人物。

二、填空题

11._____,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夕,制作过程很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

【答案】景泰蓝

【解析】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制作过程很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先要制作铜胎,然后在铜胎上作画,即掐丝; 再在图案上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叫做点蓝。最后经高温烧后而凝结。烧好之后,还要细细打磨,再经镀金,一件景泰蓝制品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