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1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50分)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答案】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2. 语言学研究有三大传统:______的小学传统,______传统和印度传统。
【答案】中国; 希腊一罗马
【解析】中国、希腊一罗马、印度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 就语言的形态类型来看,汉语属于______语言,西班牙语属于______。
【答案】孤立语:曲折语
【解析】孤立语对词序严格; 虚词十分重要; 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表示,如汉语、苗语、藏语、越南语等。屈折语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表示语法意义。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的意义; 词尾和词干或者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如印欧语系各语言和阿拉伯语。
4. 语言功能区主要存在于人类大脑的______半球。
【答案】左
【解析】人类的左右大脑各有分工。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而大脑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5. 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
【答案】渐变性; 不平衡性
【解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二、名词解释
6.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7. 索绪尔
【答案】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是结构主义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
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8. 世界语
【答案】世界语是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l887年创造的以世界通用为目的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美语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字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世界语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但是,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9. 反义关系
【答案】反义关系是指意义相反的一对词之间的关系。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称为反义词。它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反义关系有互补反义关系和和极性反义关系两种类型。例如,“正”和“反”、“男”和“女”、“生”和“死”,都是互补反义关系,其中不允许插入第三种状态; 而“白”和“黑”、“大”和“小”、“朋友”和“敌人”等都是极性反义关系,其中都还允许第三种情况存在。
10.聚合规则
【答案】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词形变化和语法范畴; 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体等词形变化。
三、判断题
11.语言不会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而在社会统一的时候,统一是语言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错误
【解析】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地变化。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12.中的“n ”与“fan ”中的“n ”是一个音。
【答案】错误
【解析】中的“
尾。
”是和后面的“g ”一起作“fang" 的韵尾,"fan ”中的“n ”单独作韵
四、简答题
13.举例说明造成汉语句子歧义的原因。
【答案】歧义是由一个句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所形成的。歧义产生的原因从大方面讲可归为两类: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境歧义。
(1)口头歧义主要指同音造成的歧义。例如,
(2)书面歧义分为:
①词汇方面造成的歧义
a. 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我说不好(bu/bu轻声与否)。
b. 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
c. 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大门没有锁(锁:n/锁:v )。
②语法方面造成的歧义
a. 词和短语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他要炒鸡蛋(炒鸡蛋为名词/炒鸡蛋为动宾短语)。 b.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进口彩电(动宾/偏正)
c.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新(定)职工宿舍(中)/新职工〔定)宿舍(中)。 ③语义方面造成的歧义
a.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连厂长都不认识(厂长可为施事,也可为受事)。
考试(期中/期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