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包括() 感染部位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 病毒向心性扩散侵入脊髓大脑中枢神经并大量增殖。 病毒离心性扩散至周围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组织器官。 伤口感染引起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脑组织炎性充血,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骶尾部和颅底部好发的肿瘤是(). 骨髓瘤。 脊索瘤。 成骨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
患者男,72岁。因大便变细、血便1月入院,乙状结肠镜检发现直肠肿物,诊断为直肠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术前一天在起床后突然摔倒,呼之不应。关于除颤,下列哪些叙述正确()。 A.单向除颤仪的第一次除颤能量为200J。 单向除颤仪的第一次除颤能量为360J。 除颤后应立即检查心律以评价除颤效果。 两次除颤之间应间隔5个30:2的CPR周期。 除颤后如心律恢复则可停止胸外按压。 单向除颤的首次成功率低于双向除颤。
骨样骨瘤的MRI表现中,哪项错误(). 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在T1WI上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肿瘤的钙化部分在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 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肿瘤周围的骨髓和软组织呈长T1、长T2信号。 部分肿瘤伴有邻近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症。
患者男,72岁。因大便变细、血便1月入院,乙状结肠镜检发现直肠肿物,诊断为直肠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术前一天在起床后突然摔倒,呼之不应。关于心肺复苏期间的药物治疗,下列哪些叙述正确()。 A.肾上腺素可以使细室颤转变为粗室颇,有利于早期除颤。 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期间的效应主要是其α受体作用。 肾上腺素可每3~5分钟应用一次。 血管加压素可替代肾上腺素。 钙剂应常规使用。 用药时应暂停CPR以方便给药。
男性,50岁,左侧面部阵发性剧痛2个月,每次发作为突然出现,呈触电样,剧痛难忍,持续数秒钟后可自行缓解,进食及刷牙可诱发,应选什么药物治疗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