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07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效市场假说

【答案】有效市场假说认为,给定当前有关公司的经营前景的信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对公司价值的充分的理性估价。这一假说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的:

(1)在主要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每一家公司被许多专业基金经理人(例如经营共同基金的人)密切关注。每天,这些经理人监视新闻以试图确定这些公司的价值。他们的工作是在价格低于公司的价值时买进股票,在价格高于公司的价值时卖出股票。

(2)股票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确定的。在市场价格水平上,出售的股份数量恰好等于人们想买的股份数量。就是说,在市场价格水平上,认为股价高估的人数恰好与认为股价低估的人数平衡。作为市场上代表性股民的估价,股票的价值一定是公平的。

根据这一理论,股票市场是信息有效率的:它反映了关于资产价值的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当信息变动时,股票价格也变动。当关于公司经营前景的好消息公布时,公司的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上升。当公司前景恶化时,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下降。但是在任何时刻,股票价格是基于可得到的信息对公司价值的理性的最好猜测。

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含义是股票价格应当遵循随机游走的方式,这意味着根据可得到的信息是不可能预测股票价格的。

2. 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

【答案】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各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 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 ②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③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 ④初始

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3.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答案】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S, I=S+(T-G )和I=S+(T-G )+(M-X+Kr )。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二、简答题

4. 当一国经济同时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状态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调整?

【答案】在开放经济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即使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经济出现国内非均衡或国外非均衡,则可以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对外贸易政策的组合,使宏观经济趋向既定的目标。

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状态时,政府应当采取如下的政策组合:

(1)紧缩性货币政策。如出售债券,回笼货币,提高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国内利息率上升,一方面,可以使投资下降,压缩总需求,有利于物价水平下降,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另一方面,进口量亦随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同时,较高的利息率可以减少国内资本的外流,并吸收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削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等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总需求,以配合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作用。

(3)贸易保护性政策。如提高进口关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非关税壁垒等; 外汇管制政策,如制定限制外汇流出,促进外汇流入的政策等。贸易保护性政策和外汇管制政策可以减少进日,促进资本流入,有效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会影响与本国经济往来密切的国家的利益,因此,需要考虑对方的反应,以免对方采取报复措施。

总之,一国处于国内外非均衡状态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经济政策加以适当的配合。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活动的调节效果比较直接; 外贸、外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效果比较显著。但同时又会影响多边贸易关系,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息率来间接地调节国内总需求水平及国际收支状况的。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各种政策对经济总量的不同影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有利于客观经济同时实现国内外的均衡。

5. 在生命周期假设中,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一直到退休时都是下降的,(1)为什么? 有关消费的什么假设导致了这个结果? (2)在退休以后,这个比率如何变化?

【答案】(1)根据生命周期假设,消费者每年消

。至T 年

储蓄比率为

致的。

(2)在退休以后,消费者每年消费还

其中,而积累的储蓄

为,

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为时,积累的储蓄, 则退休前每年储蓄

为,则消费对积累的,显然,随着T 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C 月花砚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消费者将其工作收入均匀地用于其一生的消费”即平稳消费这一假设导

,显然,随着T 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也逐渐增大。

上述(1)、(2)中的积累的储蓄和消费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在退休前,由于每年的工作收入大于消费, 所以每年获得一个正的储蓄,如图中左边的阴影部分所示。随着时间T 的增加,消费者积累的储蓄会增加, 如图中OA 段所示。退休后,由于消费者失去固定的工作收入,但每年仍有消费,所以每年的储蓄为负, 如图中右边的阴影部分所示。随着时间T 的增加,消费者积累的储蓄会减少,如图中的 AB 段所示。

图 生命周期假说

6. 从与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比角度,陈述内生增长理论的“内生性”体现在哪里。

【答案】(1)新古典增长理论将长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但对于技术进步的来源并未分析,而是作为既定的假设,即经济增长外生化。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长期经济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的速率g 惟一的决定。因此,按照索洛模型的逻辑,所得出的结论是以假定增长来建立增长模型。

(2)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的来源,弥补索洛模型的缺陷,罗默提出了一个具有外溢性知识的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罗默假设技术进步是通过投资的外在性来实现的,由于知识的这种中间产品性质,使技术具有了外部性,因而整个经济中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罗默更是通过引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