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之新闻理论新编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答案】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不同的报纸; 阶级性有强弱之分,有鲜明与不鲜明之分。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表现在选择事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新闻等方面。

2. 全党办报

【答案】全党办报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44年由《解放日报》在社论中首次提出,后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党办报思想。“全党办报”的内容包括:①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党报的工作,要善于使用党报指导各地的工作; ②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要阅读党报,要为党报写文章; ③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量的责任; ④每个单位都要办墙报,增加报纸的数量。全党办报的思想,在党的早期办报活动中就有所实践和表述。

3. 新闻传媒的公共性

【答案】新闻传媒的公共性是指新闻媒介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传播,是社会的舆论公器,具有塑造公众舆论的作用。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公共机构,新闻媒介必须尽力反映公众的态度与立场,必须维护公众利益。

4. 新闻专业理念

【答案】新闻专业理念是指,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新闻专业理念是为了确保新闻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也是新闻业赖以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立足的保障。它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烙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5. 隐私权

【答案】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

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的主要含义包括:①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②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 ③侵害隐私权的方式通常包括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探听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或在知悉他人隐私后,向他人披露、公开,或者未经许可进行使用。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使用权。

6. 精准营销

【答案】精准营销是指商家把营销信息推送到商家所认定的目标消费者面前。这是理想的营销模式。互联网正在逐步实现这样的理想模式。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①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渡就是逐步精准。②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③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

7.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答案】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是指新闻工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程度。群众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主要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而来。其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②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③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8.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它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③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④发扬优良作风; ⑤坚持改革创新; ⑥遵纪守法; ⑦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二、简答题

9. 简述确立核心受众群的主要考虑因素。

【答案】新闻媒介确立核心受众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

新闻媒介虽然是高度开放的大众传媒,以现代传播技术的发达程度,媒介信息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使受众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但就各个单独的媒介而言,其传播范围一般总是特定的、有限的。因此媒介需要确定一定区域内的受众作为主要传播对象,以后根据特定地域内核心受众的兴趣偏好和信息需求指导自己的内容选择和风格定位。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对于媒体或栏目主持人,除了要明确核心受众区域范围之外,还必须要明确其职业和社会身

份。同一个地区的受众,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甚至同一个受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处于不同社会角色上,其需求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领导干部、企业家和普通工人之间,大学生和农民工之间,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甚至一名领导干部处在工作岗位和回到家中时,相应的需要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不同的媒介要注意以不同职业和身份的受众作为其核心受众。

(3)受众的年龄定位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处于不同的环境和地位,有不同的理解力,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顾及年龄因素。如大型综合性日报,以硬新闻和指导性信息为主,一般应以中年人为核心受众。因为需要这类信息的多为决策层领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高级知识分子等,其年龄段多集中于35岁以上的中年,这部分人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又掌握着相当的社会决策权,文化程度也比较高。考虑到这些特点,报纸内容要突出深度,重在意义阐释,原因、影响的深入解析等,多登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硬新闻,适合决策者、知识者的信息偏好,满足其决策参考需要。即使同‘个年龄段的受众,身份、职业不同,信息欲求差异也会很大,因此需要同时将身份和职业要素综合考虑在内。(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受众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决定了其对媒介传播内容的偏好和理解力。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参考系数。一般讲,大型综合性日报内容严肃而有深度,应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受众为主,也正是这部分读者可能对重大决策的参考信息关注度较高,理解力较好,与大报优势亦相契合。晚报、都市报面向广大市民,要顾及市民间巨大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起点不宜过高,以定位在中、小学水平为宜,内容通俗易‘懂,形象性强,浅显而明快。电子媒介产品也类似,像“新闻调查”、“新闻观察,,等深度报道和综合性新闻评论节目,可以定位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受众层(如大专以上),突出内容的纵深感和厚重感,体现出一定深度; 而生活类节目则与晚报类似,文化水平起点可低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简明易理解等。总之,不同媒介、不同栏目有不同功能和特性,要仔细确定受众大致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相应的理解力、信息欲求等,以此确定不同的内容和风格个性。

媒介核心受众定位的要素还有不少,如性别、民族等,但最重要的就是区域、身份和职业、年龄、文化教育程度这四点,它们是任何时候、任何媒体受众定位所必须考虑的决定性要素。

10.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答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实在太多,把新近发生的事件都报道出来,报纸不胜负担,而且也做不到。面对难以尽数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与有限版面的矛盾,需要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1)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选择事实是新闻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如果说文学的基本任务是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那么新闻的基本任务就是从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变动的无穷事实中挑选事实。新闻学关注于挑选事实。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选择事实上。

(2)从整个社会来看,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把关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是人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