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32中国史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答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2年8月起,中俄双方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开始勘分西部边界的谈判。由于俄方态度蛮横,并以并以武力相威胁,致使谈判长期中断。中俄双方于1864年10月在原地重新谈判,并于7日签订了勘界议定书,即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按照中俄《北京条约》里规定的边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据此,沙俄霸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

2. 《马关条约》

【答案】《马关条约》是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日双方主要代表分别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主要内容有:①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④増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事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银三千万两。《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3. 《台事专约》

【答案】《台事专约》是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称中日《北京专约》。1874年5月,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3000余侵犯台湾。10月,李鸿章与大久

,规定日军限期从台湾撤退,清政府赔偿银50万两。日本利用《北京专保利通签订《台事专约》

约》上的台湾居民“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

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等字样,作为清政府承认琉球是日本属国的依据。1879年,日本以武力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

4. 双十协定

【答案】双十协定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期间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会谈纪要。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纪要中,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和避免内战、合作建国的主张;承认了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并承诺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得中共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为老百姓所了解,

从而推动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是,国民党拒绝承认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的合法性,企图在“统一军令”、“统一政令”的借口下根本取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以致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双十协定》公布后不久,蒋介石便公开撕毁,向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进攻。

5. 国联调查团

【答案】国联调查团是1932年1月21日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而成立的组织。团长为英国人李顿,又称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2月来华,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这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边境,而是为了对付赤色危险;主张在中国东北实行高度自治,承认日本的特殊利益。

6. 圣库制度

【答案】圣库制度是指清代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宣布“凡物皆天赐来,不须钱买”,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凡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一经查出,金银没官,人即治罪。后因天京城内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太平天国开办了官营商业。

7. 行宪国大

【答案】在国民党军事失败、政治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形势下,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所谓“行宪国大”,其中心议题就是选举总统、副总统,开始实行民主宪政。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之后副总统的选举则集中突显了李宗仁、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蒋介石意欲让孙科当副总统,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意愿与孙进行竞争,最终以微弱优势胜出,4月29日,李宗仁当选副总统. 在外部危机、内部矛盾严重的情况下,行宪国大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激烈。

8. 文学社

【答案】文学社是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11年1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翊武任社长,以“研究文学”为名,在武汉新军中发展会员,开展革命活动。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推举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于10月10日晚发动了武昌起义。

9. 中共二大

【答案】中共二大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会议还决

定出版《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蔡和森任主编。

10.《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分析20世纪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的一篇重要著作,发表于1927年3~4月的《战士》周报。文章强调农民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对中国农村的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做了具体的分析,指出占农村人口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湖南农民考察报告》从对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分析中,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11.金法郎案

【答案】金法郎案是北洋政府时期重要金融事件之一,又称金佛朗案。一战结束后,法国通货膨胀,法郎贬值。为了使庚子赔款不受法郎贬值的影响,法国曲解条约上“金法郎”一词,要求中国按金质法郎,而不是金本位法郎支付赔款,同时以恢复中法实业银行为条件,要求北洋政府遵照执行。1925年4月,段棋瑞执政府屈服,接受了法国的要求,以未贬值的美元支付庚子赔款,中国由此多支付关银6200余万两。

12.《孙文越飞宣言》

【答案】《孙文越飞宣言》是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在上海联合发表的宣言。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与孙中山会晤,商讨关于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

,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国革命等一系列问题。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

二、论述题

13.与抗战时期相比,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土改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抗战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中共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为了在抗战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当中就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地主与农民两个阶级本身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对立的。但在抗日战争的非常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此国共两党可以摒弃前嫌开始第二次合作。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各退一步。形成暂时的和谐与平衡状态,共同抗日。并经阶级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2)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仅生产力得到了保障,为保证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大量青壮年参军入伍,保卫了胜利果实,壮大了解放军队伍,为支撑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地有生力量,意义重大。

(3)二者的区别与变化

①地主阶级不再是团结的对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阶级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