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7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10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15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18
一、简答题
1. 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答案】(1)从交易方程式Py=MV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实际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经验研究中,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直观的、容易得到的(即等于名义国民收
,所以往往被用于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以及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入除以平均货币存量)
性。
(2)古典学派的传统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不同看法
,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一些“如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而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会迅速变化。
②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学说的重新表述》一文,提出了如下货币需求函数:
从弗里德曼所列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关系不难看出,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不过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变形。与传统货币数量论不同的是,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数值不变的常数,而是决定‘已的其他几个数目有限的变量的稳定函数。即传统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有明显的不同:货币流通速度在传统货币数量论中被视为一个常数,而在现代货币数量论中被视为一个稳定的函数。
(3)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周期变动的不同解释
从各国的统计数据中大致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往往是顺周期变动的,这一现象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相吻合的。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货币需求和利率是成反向变动的,而利率的变动往往又是顺周期的,也就是说利率在经济繁荣时上升,衰退时下降,受此影响,货币需求在繁荣时期会趋于下降,在衰退时期会趋于上升。而根据交易方程式,货币需求又是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向关系的,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会表现出顺周期变动的特征。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也能够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顺周期波动提供合理的解释。他认为:由于货币的需求是由恒久性收入决定的,而在繁荣时期,恒久性收入的增长相对慢于现期收入的增长,因而货币需求的增长相对慢于国民收入的增长,货币流通速度也就上升或加快上升; 在衰退时期,恒久性收入的下降慢于现期收入的下降,因而货币需求的下降也相对快于国民收入的下降,货币流通速度就下降或增长放慢。这样,货币流通速度就表现出顺周期的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知,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顺周期变动的。但是从长期
资科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观点受到一定的挑战。实际情况表明,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一个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量是缺乏依据的,将它视为一个常数更加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或剧烈波动的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会有较大的波动。由此看来,像费雪那样将货币流通速度看成是一个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并据以估计货币需求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必须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人们行为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用人们的货币需求来解释货币流通速度,而不是用货币流通速度来解释货币需求。
2. 一个稳定的、每年40%左右的通货膨胀率,是否要比一个不稳定的、平均起来也是约4%的通货膨胀率理想?
【答案】是的。因为如果通货膨胀率稳定在每年4%的话,就会使国民经济的各方面和部门产生比较准确的预期,从而根据这种预期安排有关的活动,包括调整工资、价格、利率等,经济社会不会由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出现混乱。但是,如果通货膨胀率时高时低,人们对后期的通货膨胀率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期,就会使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紊乱。
3.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其原因可结合图进行分析。
图 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使生产和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人们只能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从事交易增加所需货币,这就会使证券价格下降,即利率上升。反映到图中,体现为IS 曲线右移,与原有的LM 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 。相对于原有均衡点,新的均衡点E' 所代表的利率和收入均上升。
当货币需求不变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则会使货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反映到图中,体现为LM 曲线右移,与原有的IS 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 。相对于原有均衡点,新的均衡点E'' 所代表的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二、论述题
4.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来自于哪些方面?
【答案】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研究的是影响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总财富。弗里德曼把货币看作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的限制。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持久收入”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期内能取得的平均收入,‘已区别于带有偶然性的即时性收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收入,由于“持久收入”易于计算,且具有稳定性,因而可以避免即时性收入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使货币需求函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2)财富构成。财富构成指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即人的生产能力,又称为人力资本。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指生产资料及其他物质财富。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会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交易等需要。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在就业困难时,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较大,需持有的货币也较多。
(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人们持有多少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与其他资产收益大小的比较。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益,其他资产收益率提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反之亦然。
(4)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人们对货币的“嗜好”程度也会影响货币需求,如果人们把
,,货币看成“必需品”那么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等于1或小于1; 如果人们把货币看作“奢侈品”
则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就会大于l
此外,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性的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弗里德曼提出了如下货币需求函数
(1)
式(1)中,M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 P 表示价格水平; r b 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r e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 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 Y 表示货币收入; u 为其他随机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上述货币需求函数是p 和Y 的一阶齐次函数,若p 和Y 发生变化,则货币需求将同比例变化。函数两边同时除以p ,则得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从该式中可看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由实际变量决定,不受名义价值的影响。如果在式(1)两边同时除以y ,则可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