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5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1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包括: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

①社会生产力方面,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蒸汽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当今社会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层次也更多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是整个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但所有制结构明显地复杂化和多元化,纯粹的个人所有制结构不断萎缩,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增强。国家资本所有制的出现,股份制、合作制经济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是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的突出表现和具体载体。

(2)上层建筑的变化和资本剥削方式的重大变化。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一大趋势和重要特征;

b. 上层建筑更加完备和科学,国家的法治化程度大大加强;

c. 政党政治日趋成熟,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

d. 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新的拓展。

②资本剥削和政治统治变得更加隐蔽化、智能化、法治化和多样化。

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从国内的阶级对立和斗争,演化为国际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斗争。

(3)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出现了分化。

a. 传统的无产阶级分化为现代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人阶级,出现了五颜六色衣领的工人;

b. 资产阶级的队伍也有所变化: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经理阶层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垄断资本家的力量愈发强大; 中等企业主数量膨胀; 国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在资产阶级队伍中占突出位置。

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中最重要的现象是中间阶级的扩大。

(4)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联合国地位

的提高; 国际组织兴盛。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历史经验应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一般规律的反映,是各国、各地区共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不能把某一地区的个别经验、特殊经验当作适用于各国、各地区的普遍经验。本着这一原则审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

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其中首要之点在于必须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

(2)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①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之时,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仍然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基于上述信念,他们著成《资本论》等不朽之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还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从而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之时,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依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严谨的论证,提出了著名的帝国主义论,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他强调共产党人应当从中看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坚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信念。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布尔什维克党首先在俄国夺取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③在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必将推倒三座大山,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创建了人民共和国,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④苏东剧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和众多国家的共产党人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坚信社会主义最终必将代替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才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与振兴的中流砒柱。

(3)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它的基本原则,坚持它的世界观、方法论,即坚持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气息的科学理论,绝非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加以坚持,绝非不分时间、国度和具体情况,简单重复马克思、恩格斯等领袖人物所说的话、所做出的论断。

②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区分他们的哪些论断是对人类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和各国共同经验的总结,哪些仅仅是针对某些国家、事件、人物的具体情况讲过的话。对于前者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对于后者没有必要不看具体对象、不加分析地到处照搬。

③实践中会出现许多前人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后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前人未曾提过的新观点、新看法和新理论。

(4)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①列宁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a.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 b.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论断;

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苏维埃共和国的设想;

d.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原则,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暴力革命与和平手段推进革命进程,并在首都和中心城市夺取政权后迅速将革命推向农村;

e.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理论,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及时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与任务,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a.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理论,改变了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实行的中心城市起义的传统革命模式,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

b.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新的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

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以及创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路线;

d. 发展了俄国苏维埃制度,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e.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改变了苏联的传统模式,提出以公私合营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新方式;

f. 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建设方针。

(5)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不顾阶级力量对比的悬殊和种种不利条件,急躁冒进,盲目行动,会给革命事业带来不必要的失败与损失:而当时机成熟,不善于把握时机,不敢大胆推动革命的发展,就会坐失良机,造成历史性的遗憾。要做到善于把握时机,既需要共产党人特别是革命领导人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高瞻远瞩,明辨方向,权衡利弊,准确判断,更需要领导人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大无畏的革命精辛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