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1岁。因"夸大、多语多动与少语少动交替发作6年,再发话多、言行紊乱10天"入院。入院诊断: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狂发作。入院后,患者无法服从管理,有冲动伤人行为。请选择此时较佳的治疗方案() 氯氮平合并碳酸锂。 氯氮平合并丙戊酸钠。 喹硫平合并碳酸锂。 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 肌内注射氟哌啶醇。
患者男,因"不语、不动、拒食1周"入院。既往曾有类似病史,住院治疗很快缓解。此次病情复发,再次入院。入院后先采取哪种治疗措施比较合适() 利培酮口服液。 利培酮口腔崩解片。 肌内注射氟哌啶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及支持治疗。
患者女性,20岁,大学生。家人诉患者近3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孤僻离群,对亲友冷淡,个人卫生需督促,有时发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自己的前途无打算。未发现幻觉妄想。患者病前性格内向,但学习成绩良好。家族中其叔叔患精神病于15年前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品性障碍。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人格障碍。
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比较,以下错误的是()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受体作用以D为主。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靶症状广泛。 对认知症状的改善,两种药物差不多。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EPS反应相对明显。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剂量一般较小。
目前研究认为,以下最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致病候选基因,但不包括() 精神分裂症1断裂基因(DISC1)。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基因(GRM3)。 Dysbindin基因(DTNBP1)。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 X染色体异常基因。
关于阿立哌唑药理机制特点的描述,以下哪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