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617艺术设计理论之设计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造物

【答案】造物是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它是人类为生活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造物活动是指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其意义。造物是文化的产物,造物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造物本质上是文化性的,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的造物和造物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它与人类文化的生成是同步的,是对文化生成的确认; 二是人类通过造物和造物活动创造了属于人的物质化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世界。

2. 感官设计

【答案】感官设计是从人的感官特性出发,与人的感受相关,为适应和服务于人的感性特性的设计过程,其目的在于建立产品感官认识整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产品设计或再设计的合理方法。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计进入感官层面,无疑使“为人的设计”真正进入新的发展层面。这一领域的开拓,体现出设计的深刻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3. 形式美

【答案】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态,是指构成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4. 包豪斯

【答案】包豪斯是1919年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设计思想包括主张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包豪斯于1933年关闭,14年间三次迁校,形成了三个小同的发展阶段,即魏玛时期、德绍时期、柏林时期。

5. 室内设计

【答案】室内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的设计类型。它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

6. 约翰·拉斯金

【答案】约翰. 拉斯金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和思想先驱,是拉斐尔前派的一员。他的设计思想特征包括主张美学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相结合; 在装饰方面,提倡回归自然,提出“向自然学习”和“装饰时建筑的源泉”的口号:同时他的设计理论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他的著名代表作有《建筑学七灯》、《威尼斯之石》、《拉斐尔前派》。

二、简答题

7. 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如何推动设计方法的改变。

【答案】(1)1785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从此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动力——机器,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设计也发生重大变革,设计与制造开始分工,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设计专业,机器生产业导致了标准化和一体化产品的出现。

(2)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了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前景:西门子电梯的发明,带来了摩天大楼的设计; 福特生产线的发明,令汽车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3)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塑料是对20世纪设计影响最大的材料,20世纪初,美国人发明了酚醛塑料,这种复合型的人工材料易于成型和脱模,且成本低廉,因此很快在由电器零件到收音机外壳的设计中应用开来,新型塑料多样化的鲜明色彩和成型工艺上的灵活性,使许多产品设计呈现出新颖的形式,与先前标准化的金属表面处理和工业化形成强烈对比,因而更适宜设计的个性发挥和产符号的灵活运用。

(4)与再现和复制技术有关的机器的相继诞生使视觉传达的领域不断扩大。如美国摄影师艾夫斯发明的照相铜版印刷法用于商业生产,从此使摄影进入了广告设计之中并成为今天照相设计的基础。

(5)新兴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晶体管的发明使电子装置的小型化成为可能,为自动化小批量生产开辟道路,从而为设计走向多样化提供了可能,由于小批量多样化的实现,产品的形式得到解放,设计可以按照市场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创作。软件技术不仅改变了设计的过程,而且改变了设计的概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8. 举例说明设计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答案】设计师的设计必须是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的。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设计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如下几种:

①服务意识

“为人类的利益设计”是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是设计师崇高的社会职责所在,人类需要

教育、健康,需要衣食住行,还需要知识的充实、发展的挑战和希望的实现。比如:

a. 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设计师施以设计的辅助。

b. 健康的身体和安全的环境。在医疗和安全系统,同样迫切地需要设计师负责任的设计。 c. 各种职业病的发生,常常是因为工作条件的不适所致,例如矿井工人的“黑肺病”,长途汽车司机的腰损伤,农民因农具简陋而过度劳累致病等。

d. 工作与生活条件的不安全设计而导致的伤害,例如工业安全帽不安全、护目镜不护目以及采用易燃材料的设计引起火灾烧伤等。

②伦理道德意识

设计是设计师的社会行为,它应该具有社会伦理的性质,因此设计应从人类长远的利益考虑,从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角度来看。设计师不仅要对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及子孙后代负责,还要对人、自然界、其他生物及地球负责。比如:

a. 产品的包装过于注重美观,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 过多的一次性产品的设计,对产品的循环使用极其不利。

9. 简述明清江南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答案】明清江南园林是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中国的园林艺术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的代表。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但其主流一直是为“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主张释放自然,又要高于自然,这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在整个世界的独特地位。

(1)明清江南园林的形成

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园林与北方园林有很大的不同。江南地区的无锡、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常熟和南京等地,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是:“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①寓无限于有限之中

在园景的处理上,善十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②巧于因借

巧于因借是江南园林的另一特点,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借景的办法,通常是通过漏亩使园内外或远或近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延仰。有时也用园内有园、大园包小园,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的效果,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