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626艺术基础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等。
2. 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3. 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古典主义音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一是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即“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是泛指17、18、19三个世纪的音乐创作,其中包括古典时期以前的巴洛克音乐、罗可可音乐和古典时期以后的浪漫派音乐,也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
4. 表现说
【答案】表现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它与“模仿说”直接对立。“表现说”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为意大利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中,突出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同时,表现说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就是直觉的表现,是与外在形式无关的心灵活动。克罗齐美学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艺术是直觉”。克罗齐的表现说把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着力探寻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规律,这对后世美学有着重要启示。
5. 自然主义
【答案】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文艺创作思潮。自然主义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在于表面地描绘现实的个别现象,轻视艺术的概括,拒绝对所描绘的事物作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追求绝对
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
6. 大众狂欢
【答案】大众狂欢是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理论学中一种对娱乐节目的研究学说。它将当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大众狂欢”的场面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的兴盛; 二是以娱乐受众为标榜的各种类型的游戏娱乐节目的蜂起。这些娱乐游戏类节目具备一定的大众参与性,它们一改以往综艺节目中观众的被动欣赏为主动介入,将观众拉入节目,使其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如《幸运520》、《开心辞典》、《开门大吉》等,都抛弃了用明星来拉动收视率的方式,而改用平民参与的方式来引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收视群体的共鸣感。此外,还有仿制国外“流行偶像娱乐”的节目,如《超级女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两天一夜》(四川卫视)、《我是中国星》(华娱卫视)、《梦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等以制造平民偶像为噱头的娱乐节目。
7. 主题
【答案】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主体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从中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对题材不断认识理解,所提炼出的明确的思想。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所以被称为是作品的“灵魂”、“统帅”。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的、自然之美等性质的。
8. 文如其人
【答案】文如其人是指艺术家的人格境界决定其艺术作品的格调。西汉美学家杨雄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身化形,君子小人见矣”即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艺术家的人格境界决定他的艺术作品的格调,是从艺术家的身上寻找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一种观点。
9. 大象无形
【答案】“大象无形”是老子提出的美学观点。“大象”原指一切事物的本原,后引申为封建帝王一统天下。“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谈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10.艺术史
【答案】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
理论的重要任务。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①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阐释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②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答案】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原因在于:
(1)十九世纪西方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机械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缺乏美感。
(2)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工业和“包豪斯”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种主张随后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思潮,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影响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
(3)只有使工业技术与美术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产品,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
12.艺术批评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有:
(1)对艺术作品而言
艺术批评能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义,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2)对艺术创作而言
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从而使艺术创作更加成熟。
(3)对艺术鉴赏而言
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艺术批评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挖掘出来,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以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4)对于社会文化而言
通过艺术批评,可以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13.简述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答案】(1)二者的含义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