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1行政管理学(含行政法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专门监督

【答案】指在行政管理主体内部设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监察机关实行的监察活动。我国行政管理专门监督中,最为核心、常用、有效的专门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机关实行的行政监察活动。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我国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中都有设立。它在上级行政监督机关和所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独立地行使监察权,只服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因而其监督地位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a. 行政监察体制。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实践中,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监察机关。当前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与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b. 行政监察形式。检查监督执法情况; 受理控告和检举; 调查处理违纪行为; 受理申诉。

c 行政监察权限。我国行政监察机关权限包括: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情况,查处违法行为; 受理对监督客体违法、违纪行为的申诉和控告; 审议本级政府任命人员的纪律处分事项; 教育监察对象遵纪守法; 制定、颁布监察工作相关规章、命令和指示。

2. 财务行政

【答案】财务行政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与财政活动有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具体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对则务行政还可以有一种狭义的理解,它表示国家行政机关为行使其职能,对行政经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节、监督等管理活动。财务行政主要由政府预决算管理、预算(政府)会计和政府审计构成。

3. 行政效率

【答案】行政效率是指一个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述为:行政效率一行政产出/行政投入。它含有效益要素、经济要素和时间要素。其重要性表现在:①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②提高行政效率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证; ③行政效率高低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④行政效率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客观尺度。

4. 数据库

【答案】数据库是对来自异地、异构的数据源和各种数据库的数据经加工后在一种称为数据库的存储地存储、提取和维护的一种存储方式。数据库提供集成化的和历史化的数据、集成种类

不同的应用系统、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供信息化和分析处理之用。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包括联机分析处理、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因此,数据库既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存储机制,也是一个信息资源分析、处理的支持决策系统,基于数据库的行政信息存储将会成为主流的存储方式。

5. 自由裁量权

【答案】自由裁量权指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自发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作出相应决定的权力。它是行政部门及下作人员在法律明示授权或消极默许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管理目的自由衡量、自主选择而作出一定的具体行为的权力。自由裁量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小断扩大,以至于已成为当代行政管理中小可或缺的一种权力。自由裁量权可弥补立法的不足,使公共部门及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卓有成效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

6. 公共危机的五阶段模型

【答案】米特罗夫(Mitroff )提出五阶段模型,将危机管理分为五个阶段:①信号侦测阶段(SignalDetection )即识别新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并采取预防措施; ②准备和预防阶段(Preparatidla&Prevention,组织成员搜索已知危机风险因素尽力减少潜在损害; ③损失控制阶段(DamageContainment )即危机发生阶段,组织成员尽力使其不影响组织运作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环境; ④恢复阶段(Recovery ),尽可能快地让组织运作正常:⑤学习阶段(Learning ,即组织成员回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整理使之成为今后的运作基础。

7. 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答案】冷处理与热处理法指在双力一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事情不是很急,可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更加理性地对待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如事情比较急,就要站在全局高度,权衡利弊,吸取利大弊小的意见,以行政手段裁定。

8. 公共危机管理

【答案】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危机前的预警管理、危机中的应急处理,以及危机后的善后处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危机管理的任务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处理事故、控制事态、协调关系和重塑形象。公共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的特殊类型,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弧公共危机的一种动态的、全方一位的管理过程。

二、简答题

9. 简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答案】(1)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概念

首长负责制指的是最高决策权掌握在一人手中,由于行政领导是一种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活动,因此行政部门一般采取首长负责制的领导方式。它主要包含以下三重规定性:①行政首长对于本单位、本部门乃至本层级的领导和决策具有最高的领导权和最终的决策权; ②个人负责制建立在一定的民主讨论基础之上,它要受制于各种民主化的规则; ③首长负责制的运作是以分工负责的方式展开的。

(2)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确立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在1982年以前一直是委员会制。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随着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制定、实施,正式确立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行政首长的权责

各级行政首长都要向人民负责。行政首长的层级越高,职位越高,职权越大,其影响力、覆盖面也越大,所担杠的责任越重。各行政首长共同的主要职权有:①领导本级政府的工作,通过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②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③认真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政首长的责任主要包括四种:①公务员责任; ②行政责任; ③政治责任; ④领导责任。

(4)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中“首长”的范围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首长”包含两大类,即法定的“首长”和推定的“首长”。

①法定的“首长”。这是由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主要有: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

②推定的“首长”。这一类行政首长虽没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但其所在机构具有行政管理权限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或地方的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在其权限内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全国或区域遵照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5)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职权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便、行动迅速、减少权力冲突和内部摩擦。责任明确,权力集中,能建立起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 能保证指挥灵活,行动迅速; 能有效地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也易于保密。首长负责制是科学的管理体制。实行首长负责制,可以减少矛盾和扯皮,提高工作效率。

10.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答案】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其任务:

(1)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在行政管理中,公众舆论影响着行政决策及其实施。政府公关部门需做大量的工作,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