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岛大学商学院639管理学(1)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使命

【答案】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存在于社会的基本职能或根本任务。它是关于企业的基本目标、特征和宗旨的描述,它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宗旨和刻意追求的形象。确立企业使命是战略计划管理过程的第一步。

2. 组织变革

【答案】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组织的变革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一个组织的动态平衡包括的内容有: ①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达到组织目前的目标;

②有足够的持续性,以保证组织在目标或方法方面进行有秩序的变革;

③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便组织能对外部的机会和要求以及内部的变化条件做出合适的反应; ④有足够的革新性,以便使组织在条件适宜时一能主动地进行变革。

组织变革的具体目标有:

①完善组织结构;

②优化组织管理功能;

③和谐组织的社会心理气氛;

④提高组织效能。

3. 集体决策

【答案】集体决策又称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人一起做出的决策。它是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的。当然,在这种决策集体中,也有一个组织负责人,但他不是最高的决策者,他只是决策小组的组织者而己。集体决策的优点有:①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 ②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 ③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④能更友好地沟通; ⑤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等。集体决策的不足表现在:①决策的时间比较长; ②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集体决策的方法有:①德尔菲法:②名义集体决策法:③头脑风暴法:④电子会议法。

4. 闭环MRP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

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二、简答题

5. 图示沟通过程,并简述管理者分别作为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时的沟通技巧。

沟通过程

【答案】沟通过程是传递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至少存在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沟通过程的步骤是:①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 ②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 ③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 ④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 ⑤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 ⑥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⑦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如上图所示,在信息沟通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要改进沟通,首先可以从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增进其沟通技巧,促使有效沟通的实现。

(1)管理者作为信息发送者的沟通技巧

①发送者必须对他(她)想要传递的信息有清晰的想法,这就意味着进行沟通的第一步必须阐明信息的目的,并制定实现预期目的的计划。

②形成高质量的编码信息。编码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尽量避免个人因素的主观偏见,避免社会地位、信仰与价值观对信息编码的影响。

③根据沟通仟务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沟通类型。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分析所需沟通任务的性质。例如,有的沟通任务可能涉及组织内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调整,影响组织的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要求责任明晰,在这种情况下,宜选择正式沟通而不是非正式沟通,选择书面沟通而非口头沟通。

(2)管理者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沟通技巧

作为信息接受者,主要是要培养积极倾听的技巧。倾听是沟通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之一。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听是仅仅利用耳朵的自发过程,而倾听则不仅要求用耳朵,还得用脑。信息接受者要注意对方正在表达的明确含义,还要十分注意非言语中隐含的信息。培养“听”的艺术要素包括:①表现出兴趣,不要争辩; ②要全神贯注,不要打断; ③该沉默时必须沉默,不要从事与谈话无关的活动; ④选择安静的地方,不要过快或提前做出判断; ⑤留适当的时间用于辩论,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 ⑥注意非语言暗示,别让别人的情绪直接影响你; ⑦当你没有听清楚时,请以疑问的方式重复一遍,当你发觉遗漏时,直截了当地问。这只是作为当面沟通时接受者应该注意的技巧,对于非面对面的沟通,上述一些原则也适用。同时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还要注意运用反馈,以便更好地实现有效沟通。

6. 创新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有何特点?

【答案】(1)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此外,创新与维持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2)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的特点

①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

局部创新。指在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活动的某些内容、某些要素的性质或其相互组合的方式、系统的社会贡献的形式或方式等发生变动;

整体创新。它往往改变系统的目标和使命,涉及系统的目标和运行方式,影响系统的社会贡献的性质。

②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

防御型创新。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