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资本主义社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和结果。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下人的剩余劳动。它的产生不是由于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而是由于下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中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个别或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因此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它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当资本主义企业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时,原来的先进生产条件转化为1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将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综上所述,把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看成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是可以的,但是看成结果就是错误的。

2.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可以任意抬高垄断价格。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对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品牌等排他性的独占权和市场势力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从理论上讲,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特别是通过垄断价格的形式获得的高额利润。

根据价值规律,虽然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都偏离价值,但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不会背离商品价值总额,即垄断价格不增加或减少社会商品价值总量,只是会使社会总产品价值发生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分配。

垄断价格的制定与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有关,但并不是随意的,而要受以下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1)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如果商品价格定得太高,消费者因收入水平有限,就会寻求低价的替代商品,从而迫使高价商品的价格下降。

(2)受商品供给的制约。商品供给超过需求同样会引起商品价格下跌,这正是垄断企业在制定垄断高价时必须限制产量的原因。同时,为了不使高价成为诱致新资本进入垄断组织己进入的产业展开竞争,垄断价格也要定在能够成功阻止其他资本进入的适当高度。

(3)受产品成本的制约。过高的价格必然会导致产品销售量与产品产量的相应减少,引起设备利用率下降和产品成本上升,最终使利润减少。垄断企业在制定垄断高价时必须在价格和产量之间进行权衡,使之符合长期利润最大化日标。任何企业都不能不考虑市场容量而任意提高垄断价格。

二、简答题

3.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案】(1)资本周转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循环的快慢程度。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资本周转时间是指预付资本价值,从一定形式出发,经过循环运动,带着剩余价值,全部回到它原来出发点的形式,中间所经历的时间,即预付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2)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大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剩余价值的数量就会增加。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快就意味着资本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这都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延长,从而剩余价值增加。

(3)资本周转速度快慢间接影响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快,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4.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案】(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小可避免地要遇到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产生的一系列困难,并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情与艰巨性。

(2)决定和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这种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的:

①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都发生过长期的帝国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问、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种力量之问的战争,这些战争,使原本落后的生产力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更加落后。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和闭关锁国,导致了长期处于市场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裹足不前的境地。在这样

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都要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不例外。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建立并巩固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要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建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高度公正的新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这个宏伟目标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种与资本主义对立的崭新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一诞生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以武力为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长足发展之后,其进攻的方式则转变为以和平方式为主渗透社会主义。无沦是以武力方式进攻还是以和平方式渗透,资本主义国家所依仗的是其经济的发达和在经济发达基础上的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在严峻的国际环境挑战面前,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必然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总之,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代替原有的旧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

5.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案】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1)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联系

①一定的经济体制包含着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条件。如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求发挥宏观调控机制的功能弥补市场的缺陷; 而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又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②一定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联系,体现出经济的社会特征。如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必然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并且,经济制度本身就是经济体制的基础架构。

③一定的经济体制、经济机制、经济制度都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当一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生产力不相适应阻碍其发展时,就要通过社会革命或改革以新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

①外延不同。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是其核心和基础; 还包括分配制度。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