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世纪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
【答案】(1)中世纪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时期,可以说是教育开始从神学向世俗转化的一个过渡关键,归纳起来,这一时期的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特征:
①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宗教化、神学化。中世纪的学校为教会所控制,教学内容与神学直接相关、为神学服务,且思想家的思考方式也神学化。
②由于其始终处于教会的控制之中,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办学形式上,都带有严格的保守性,学校的发展也非常缓慢。
③教育讨论的范围与古希腊、罗马差异大,希腊、罗马始终是探讨少数人的教育、统治者的教育,中世纪无等级区别,更具开放性、普遍性。
④中世纪时期对教育的认识是未分化的,也就是说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往往是与宗教神学、哲学相联系的。
(2)中世纪的教育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为后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①从整体上看,中世纪的教育为西方文明的发展留下了大量遗产,为此后西方各国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②从教育实践看,中世纪的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学校系统,其中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中世纪大学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且形成较严格的教育制度。
③从教育思想看,中世纪的教育出于培养信仰考虑,极其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德育提出大量见解; 中世纪教育家们所提出的关于教学问题的见解包含了一些合理因素; 中世纪教育家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的方法虽有种种弊端,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有训练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经院哲学虽然力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但却从此为理性的发展和运用打通了道路。
2.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答案】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有: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所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
核心。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因此,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学校还要注意“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
(3)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
,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共同要素”和专心地学习。因为只有强调“努力”
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但是,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
3. 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
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2)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相互关系
“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以此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4. 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分,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参与式观察的优点
①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②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
③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2)参与式观察的缺点
①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②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5. 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案】(1)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一些行为、思维等方面,有些研究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身心和权利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者应当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2)基本内容
①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
②避免给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
③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6. 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总统于1958年9月2日批准颁布的,共10章。其颁布的历史背景和蕴含的主要内容分别为:
(1)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①国际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朝野极为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改革教育的呼声高涨。
②国内背景:19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批评的焦点是美国教育质量差,在国际各项评估中美国学生的成绩都不高,与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国际、国内背景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2)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该法要求让更多的青年学习这些学科。为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师资的质量。
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办职业技术训练,使更多的青年和成年人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或熟练工人。
③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以便接受更深的教育,从他们中间培养出拔尖人才。
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一流科技人才。
《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7. 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答案】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的个体个性化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