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治疗学各论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女,60岁,因“反复腹泻8年,加重伴稀水便2天”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大便7~8次,呈糊状,伴左下腹隐痛不适,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未系统治疗。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发作,大便每日可达8~10次,呈水样便,左下腹阵痛,伴明显消瘦,乏力。不伴发热、盗汗、头晕、心悸、腹痛及腹部包块。有轻度口干。既往否认急性菌痢病史,否认血吸虫接触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查体:体温36.8℃,心率92次/分,营养欠佳,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全腹叩鼓,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提示患者入院查:血白细胞6.3×109/L;大便常规:稀便、白细胞大量、大便隐血试验(+);红细胞沉降率65mm/1h;血清蛋白34.0g/L,余肝功能、电解质尚正常。结肠镜示“全结肠溃疡,多发息肉”。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应检查,中西医诊断分别为()

A . 泄泻,急性胃肠炎
B . 泄泻,肠易激综合征
C . 泄泻,溃疡性结肠炎
D . 痢疾,急性菌痢
E . 泄泻,急性胆囊炎
F .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G . 痢疾,急性阑尾炎
H . 腹痛,急性胃肠炎
I . 腹痛,急性胃炎

患者女,60岁,因“反复腹泻8年,加重伴稀水便2天”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大便7~8次,呈糊状,伴左下腹隐痛不适,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未系统治疗。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发作,大便每日可达8~10次,呈水样便,左下腹阵痛,伴明显消瘦,乏力。不伴发热、盗汗、头晕、心悸、腹痛及腹部包块。有轻度口干。既往否认急性菌痢病史,否认血吸虫接触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查体:体温36.8℃,心率92次/分,营养欠佳,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全腹叩鼓,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此病中医治疗原则及主方分别是()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温中燥湿,调和气血;不换金正气散。 养阴和营,清肠燥湿;黄连阿胶汤。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 芳香化湿,理气和中;藿香正气散。 气相色谱分析定性时,相同色谱柱之间可以通用的定性参数是() 调整保留体积。 保留时间。 保留体积。 相对保留值。 调整保留时间。 患者男性,41岁,因"间断性腰腹部疼痛2年"就诊。查体:血压137/87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尿常规:尿蛋白(±),pH5.5,红细胞200~30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肌酐103μmol/L。超声:双肾探及多个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双肾体积增大,双肾内探及多个大小不等液性回声。 对该患者应追问有诊断意义的病史为() 手术外伤史。 毒物接触史。 感染性疾病史。 家族遗传病史。 输血史。 药物过敏史。 不能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是()。 A.流式细胞术法。 B.免疫荧光法。 C.桥联酶免疫法。 D.花环试验。 E.密度梯度法。 荧光光谱是物质分子() 接受了火焰的热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接受了电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接受了光源的激发光光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接受了电的热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接受了光源的光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患者女,60岁,因“反复腹泻8年,加重伴稀水便2天”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大便7~8次,呈糊状,伴左下腹隐痛不适,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未系统治疗。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发作,大便每日可达8~10次,呈水样便,左下腹阵痛,伴明显消瘦,乏力。不伴发热、盗汗、头晕、心悸、腹痛及腹部包块。有轻度口干。既往否认急性菌痢病史,否认血吸虫接触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查体:体温36.8℃,心率92次/分,营养欠佳,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全腹叩鼓,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提示患者入院查:血白细胞6.3×109/L;大便常规:稀便、白细胞大量、大便隐血试验(+);红细胞沉降率65mm/1h;血清蛋白34.0g/L,余肝功能、电解质尚正常。结肠镜示“全结肠溃疡,多发息肉”。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应检查,中西医诊断分别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