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664无机化学(含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 氧气的最高占有轨道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O 2的分子轨道式为
, 其中
2.
由
制备
, 应选择的试剂是( ).
A. 王水
B. C. D. 【答案】C 选择王水作氧化剂;不是目标产物.
3. 对于燃料电池
:
A. B. C. D.
【答案】B D.
根据总反
应
4. 已知可逆反应
:
A.
增大
轨道能量最高.
【解析】
酸性条件下易发生歧化反应,
由
与
制备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因而不能3
固相熔融反应产物为
,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差;
, 其放电时, 负极反应为( ).
【解析】根据电池符号书写法, 习惯上将电池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负极写在左边, 排除A 和
和」反应氧化产物为
和, 可得答案为B.
. 在298K 下值增大
.
则反应达平衡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的分压, 平衡向右移动, 再达平衡时
,
值未必变化
B. 如使上述可逆平衡发生移动
, C. 升高温度, 有利于逆反应进行
D. 在反应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 使总压增大, 有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B 【解析】A 项:
增大
的分压, 平衡向右移动,
但
只与温度有关, 与浓度、分压无关; B 项:可
值不变; C
项
, 升高温度有利于
采取改变反应物或产物浓度等措施使平衡发生移动,
此时
正反应进行; D 项:恒温恒容下, 引入惰性气体, 系统总压力增大, 但各反应物和产物的分压不变, 平衡不移动; 恒温恒压下, 引入惰性气体, 系统体积增大, 各组分气体分压减小, 平衡向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5. 零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增加电离能随之减小, 这符合于下列哪一条一般规律?( )
A. 原子量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B. 核电荷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C. 原子半径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D. 元素的金属性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答案】C
【解析】元素的电离能是指原子为失去电子克服核电荷吸引而消耗的能量, 它的大小反映了原子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以及核外电子层结构. 对于零族元素, 由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加, 使得外层的电子越容易失去, 因此电离能逐渐减小.
6. 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一个很大的成就是( ).
A. 证明了原子核外电子在圆形轨道上运动 B. 提出了计算原子光谱中谱线频率的公式 C. 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原子能级之间的关系 D. 应用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 【答案】D
【解析】玻尔原子结构理论的要点:(1)定态假设 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 只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具有分立的、固定能量的状态中, 这些状态称为定态, 即处于定态的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2)跃迁规则 原子的能量变化只能在两定态之间以跃迁的方式进行.
7.
下列关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比
稳定
是非极性分子
是顺磁性物质 比
氧化性强
【答案】D
【解析】臭氧不稳定, 易分解。分子结构呈三角形, 具有极性。分子中没有成单电子, 具有反磁性。
8. 下列各组酸的酸性排序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正高碘酸断.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价电子层排布为C. D.
【答案】D
【解析】A 项:H
原子的电子排布为C 项
:D 项
:
, 并不是碱金属;
;
B 项:第八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排布应为(n—
1)
的元素一定是碱金属
是吸热反应
是吸热反应
B.
第八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排布为
为弱酸,
偏高碘酸
为强酸. 可由鲍林酸碱经验规则推
是氧的第一电子亲和能, 需要放出能量;
是氧的第二电子亲和能, 负一价离子获得电子时, 要克服电荷之间
的排斥力, 因此要吸收能量.
10.. 对基态原子来说, 在主量子数n=2的电子层中, 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所根据的原理是( )
A. 能量守恒原理 B.Pauli(泡利) 不相容原理 C. 能量最低原理 D.Hund(洪特) 规则 【答案】D
【解析】洪特规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相同的等价轨道时, 总是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向, 单独占据能量相同的轨道, 即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 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
二、填空题
11.
电解熔盐生产Na
时加入的作用是_____, 电解_____.
【答案】降低熔盐的熔点, 增加熔盐的导电性.
12.用“>”或“<”表示下列各对碳酸盐的热稳定性的高低.
(1) _____ _____;
(2); (3)(4)_____ _____. ; (5)
熔盐生产Be
时加入的作用是
_____?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