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编码特定原则(encoding specificity principle )

【答案】编码特定原则是指学习时对整个情境特征一起编码贮存的心理现象,即在学习时进

,如果检索时的内外在情境和编码时的情境行编码工作后(包括学习材料及学习时的内外在情境)

相似,则情境可提供额外线索,记忆较容易提取。

2. 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3.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4.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5. 情绪和情感

【答案】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情绪是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是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6.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答案】而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而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是艾克曼等人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而部运动的综合系统,是迄今为Ih :最为

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它以而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而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

7.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8.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

9.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10.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二、简答题

11.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 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为了能对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测验分数不是了解学生的唯一资料,为正确了解其心理

特质尚需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倘若使用确切的分数,应说明这些分数不是精确的指标,而是我们对某人真实分数的大体估计。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12.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友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急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及其特点

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记忆可以分为:

①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 感觉记忆及其特点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称为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的开始阶段,存储时间大约为0. 25~2秒。观看电影时,图像是运动的,就是由于感觉记忆存在的结果。

b. 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一2分钟。容量为7士2个单位。编码方式为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c. 长时记忆及其特点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②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a. 情景记忆及其特点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情景记忆受

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b. 语义记忆及其特点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③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a. 外显记忆及其特点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b. 内隐记忆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