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齐鲁工业大学商学院801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因素。

【答案】(1)分权的含义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组织分权程度标准:

①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量越多,分权程度就越大。②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重要性越大,分权程度就越大。③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影响面越大,分权程度就越大④较低的管理层次所作的决策审核越少,分权程度就越大。

(2)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①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规模增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减低。因此,当组织规模扩大之后,组织需要及时分权,以减缓决策层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务。

②政策的统一性。如果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是统一的,集权最容易达到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然而,一个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灵活应对这种局面,组织往往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政策,这虽然会破坏组织政策的统一性,却可能有利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③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如果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能够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组织可以更多地分权; 组织如果缺乏受过足够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其基本素质不能符合分权式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权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④组织的可控性。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大多不司,有些关键的职能部门,如财务会计等部门往往需要相对地集权,而有些业务部门,如研发、市场营销等部门,或者是区域性部门却需要相对地分权。组织需要考虑的是围绕任务目标的实现,如何对分散的各类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⑤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在组织成长的初始阶段,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组织的运行,组织往往采取集权的管理方式; 随着组织的成长,管理的复杂性逐渐增强,组织分权的压力也就比较大,管理者对权力的偏好就会减弱。

2. 如何理解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1)组织文化与管理活动的关系

由于组织文化具有特殊的强制渗透功能,因而成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的限制因素。随着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渗透到管理人员的一切活动中,并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组织中,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要素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色彩,脱离文化的管理活动是不存在的。而组织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四个职能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决策制定是管理的同义语,故决策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甚至决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组织文化色彩。

(2)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最鲜明的内部环境,组织文化的倾向不同组织的决策类型也不同。

①在具有保守型文化组织中,受保守型文化影响的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更害怕失败。在这样文化的背景下,决策者选择的是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这些方案付诸实施又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

②在具有进取型文化的组织中,受进取型文化影响的人们欢迎变化,勇于创新,宽容的对待失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决策者选定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

③组织的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具有伦理精神的织织会引导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引导决策者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3. 针对下属不同的成熟程度,领导者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

【答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又称情景领导理论,是由科曼首先提出的,后由保罗和布兰查德予以发展。该理论认为,领导风格的有效性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这三个因素来决定。随着下属的成熟程度由低到高,形成了领导的生命周期,即“高工作一低关系、高工作一高关系、低工作一高关系、低工作一低关系”这样一个周期。如图所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任务和行为这两种领导维度,并且将每种维度进行了细化从而组合成四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具体包括:

(1)指导型(telling )领导(高任务一低关系)。适用于低成熟度的情况,下属既不愿意也不能够担负工作责任,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需要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么样以及在何时何地做。

(2)推销型(selling )领导(高任务一高关系)。适用于较不成熟情况,下属愿意担负起工作责任,但他们缺乏工作的技巧而不能胜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行为与支持行为。

(3)参与型(participating )领导(低任务一高关系)。适用于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属能够胜任工作,但却不满意领导有过多的指示和约束。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

(4)授权型(delegating )领导(低任务一低关系)。适用于成熟度较高的情况,下属具有较高的自信心、能力和愿望来承担工作责仟。领导者提供不多的指导或支持,领导可以赋予下属权力,让下属“自行其是”,领导着只起监督作用。

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随着职工成熟度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领导行为。

4.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他们凭借创新,将变化看作是开创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遇。……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应用。”请你评价上述观点。

【答案】创造过程得出的结果需要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工作方法就是创新。

(1)创新的重要意义

①创新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社会关系也日益复杂,每位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无法应付新形势的挑战,也就无法完成肩负的任务。创新已经成为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②创新是为适应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或全局的调整。任何社会系统都是一个由众多要素构成的,与外部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动态、开放的非平衡系统。而系统的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这些变化必然会对系统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系统内部某个或某些要素在特定时期的变化必然要求或引起系统内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从而对系统原有的目标、活动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系统若不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部要素所不容。这种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③创新的作用在于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系统的社会存在是以社会的接受为前提的,而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系统存在,是因为该系统提供了社会需要的某种贡献; 系统要向社会提供这种贡献,则必须首先以一定的方式从社会中取得某些资源并加以组合。系统向社会的索取(投入资源)越是小于它向社会提供的贡献(有效产出),系统能够向社会提供的贡献与社会需要的贡献越是吻合,则系统的生命力就越旺盛,其寿命周期也越有可能延长。孕育期、初生期的系统限于自身的能力和对社会的了解,提供社会所需贡献的能力总是有限的。随着系统的成长和成熟,它与社会的互相认识不断加深,所能提供的贡献与社会需要的贡献便倾向和谐; 而一旦系统不能跟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