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温州大学文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逻各斯

【答案】逻各斯在希腊语中记为“logos" ,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逻各斯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自赫拉克利特最初把“逻各斯”引入哲学中后,它当时既有语言、说明、尺度之蕴,又有理性、法则之意。海德格尔曾经从语源学上对逻各斯有过考证,他认为古希腊语中的“logos ”,起源于“legein" ,而“legein" ,在古希腊语中意为“说话”。后来,德里达继承海德格尔的思路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总的概括,提出了以逻各斯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2. 以禅喻诗

【答案】以禅喻诗是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的诗学方法。他认为以禅喻诗最能说明诗的特点,因此他为了论诗才说禅。严羽认为禅道在于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即不借助才学和议论,这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诗不靠学术和议论得来,靠的是形象思维,似隐如显,如水月镜象,朦胧可见,不可凑泊; 禅理中有诗悟,即不即不离,如水月不能离月,水又不等同于月,恍惚迷离,无迹可求。严羽之后,此方法形成一种风气。

3. 《S/Z》

【答案】《S/Z》是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的重要著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他原来所奉行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方法,不再把文本看作封闭的静态结构,而视其为能够给读者以再创造的想象的、开放的、动态的意象,这在方法论上开始了后结构主义潮流。巴尔特认为,文学作品是山五种信码构成的:释义信码、寓意信码、象征信码、选择信码、文化信码。这些信码组成一种多义性网络。

4. 叙事模式

【答案】叙事模式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L. 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二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这六种叙事模式分别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答案】(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3)文学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文学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经过能动创作的文学作品显然要高于生活。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

6. 谈谈审美理想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1)审美理想的含义

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审美理想的形成深受文化传统、社会语境和阶级身份的影响,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和阶级特征; 审美理想又与个体的秉性、经历和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2)审美理想的作用

①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最高标准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切,美或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都需要审美理想的观照,也不管是否自觉,作家创作总离不开审美理想的引导和调节。

②审美理想是作家对生活的观照和评价

审美理想对生活的这种观照和评价功能特别体现在作家对生活丑的艺术表现中,只有在审美理想的照耀和穿透下,才能否定丑的同时确证美。

7. 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答案】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而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各种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表明了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那种普遍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批评对象的性质和批评本身的效能决定的。

(1)从批评对象来说

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不管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剧本,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

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正是文学作品的这种规定性,决定着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从而也决定了文学批评必然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方一式而对文学及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尽管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并不是惟一的价值,还有其他如美学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等,但这些价值都与意识形态价值密切相关,或者自己本身也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2)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

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这种效能性的表现可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①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它运用这种话语来判断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从而决定其相应的态度。这种话语的运用,除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依据外,还总是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等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不能不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②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以及对其他文学现象的衡定,也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能。对文学现象的这种评价,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论争,是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的交锋,具有一种尖锐的对抗性。这种尖锐的对抗性往往是社会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在文学批评活动中的反映。这种反映在涉及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时特别明显。纯艺术、纯科学或纯客观的文学批评是没有的。

③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用,还表现在它通过这种评价所肯定的价值取向影响和造就文学新人,挟持有利于确立一定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创作和批评队伍,特别要使批评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人,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

8. 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 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答案】(1)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①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②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2)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

①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则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的揭示,作为自己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的假定性的情境之中。因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体现着主体对生活的能动性认识和把握。

②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 但是科学活动讲求客观性。文学创造的认知则具有浓厚的主观性,即追求建立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的真实。与讲求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作家“诗艺”性创造的产物,因而极富情感的感染力和心灵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