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发生死亡前开始研究,并同时确定暴露情况。 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经存在的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分组,并追踪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者。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就分清人群队列。 调查者必须选择病例和合适的对照,并确定暴露组发病的危险是否大于非暴露组。 以上均不是。
相对危险度() 是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的效果差别。 是暴露比未暴露情况下增加超额疾病的数量。 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的差值。 比特异危险度更有病因学意义。 比特异危险度更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
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探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验证病因假说。 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
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强度用() 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 某人群中该病的暴露率。 相对危险度。
下列哪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主要的偏倚有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 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 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联系和相关程度,可计算发病率。 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一反应关系。
在一项队列研究中,某年龄组的观察人数如下

计算其暴露人年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