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社会变迁中的乡村基督徒——以江苏省灌云县鲁河街及周边地区为例

关键词:乡村基督徒,认同,区分,族群

  摘要

摘  要本文在社会变迁的语境下,以江苏省灌云县东北部乡镇为例,用族群的视角分析了汉族乡村社会中的基督徒,论述了乡村基督徒群体的形成、变迁和性质,试图对该群体做出一种新的历史人类学的解读。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回顾了近现代灌云县的基督教传播历史和信仰环境,然后在第二部分中介绍了灌云县近十几年间基督教的迅猛发展及其表现。第三部分分析了灌云县乡村基督徒确立宗教信仰的原因。这个部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涉及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运用各种宗教分析理论,指出贫病、孤独等边缘人群易接受基督教的影响;同时指出,民间信仰复苏缓慢也是基督教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第四、五部分详细地说明了乡村基督徒的生活。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分析了当地人的生计和娱乐方式,再一次指出经济上的困境和精神上的孤独是教徒人数激增的诱因。第二,以鲁河街教堂为调查点,说明了当地教堂的状况、人员的构成等状态。第三,从基督徒的信仰出发,分析他们是如何解构历史、构建集体记忆并形成一个群体的。同时说明,这种集体记忆基本上是主观想像的结果。第四,描述和分析乡村基督徒的常见礼仪、节日和聚会形式,揭示他们是如何凝聚族群认同的。第五,乡村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这里通过描述基督徒对外界的看法、对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的态度,说明乡村基督徒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族群边界的。本文还提出了一个具有三个层次的认同体系模型,用以说明乡村基督徒与外界的互动关系。最后一部分为结论。这个部分指出了乡村基督徒的边缘地位,说明了乡村基督徒信仰的特点是民间信仰化,提出“虫草论”,用以说明民间信仰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对乡村基督徒表现出了现实关怀,关心他们在社会族群关系中的处境,并对如何提高他们在资源分配与共享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