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28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答案】(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世界社会主义,也就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不受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要了解中国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要立足中国,了解外国,借鉴世界; 还要争取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在多方面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成就联系挫折
从世界到中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波浪式地迂回前进的。总的看来,成就是越来越大,挫折是暂时的、局部的。“吃一堑,长一智”,只要我们善十从挫折中认真总结并真正吸取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又会重新取得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成就。正是在空想社会主义试验屡遭失败之时,科学社会主义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④现实联系历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到当今这个态势,是社会主义历史长期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现实,就必须认真联系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系统的考察。西欧历史上在资本
主义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另外一些国家类似的条件下又可能部分地再现。所以不发达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过程中某些空想因素的再现是有社会历史根源的。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未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是有历史根源的。
⑤现在联系未来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幼年时期。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加快体制改革,在发展新科技革命方面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就能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放眼世界,我们还要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正在悄悄地发生重大的新变化,以信息化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方兴未艾,资本主义各方面社会化的程度都在提高,多种社会主义因素正在逐步增长。只要现在联系未来,就能开拓视野,豁达胸怀,更加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今后发展的轨迹,更能促进世界社会主义未来的拓展。
2. 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答案】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
(1)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和社会主义改革伟大事业的重大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精辟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在实践中和理论上经常困扰我们思想、影响我们前进的许多重大问题。
①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1992年党的十四大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依据。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③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简明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迈向21世纪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期间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结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
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努力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曰日日。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坚持发展,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做到富民强国。
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本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纵向来看,迄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内容,今后还会增加新内容; 从横向来看,包括解放思想论、改革开放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民主法治论、先进文化论、文明建设论、核心价值论、一国两制论、和平发展论、和谐社会论与和谐世界论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