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631普通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干扰素。

【答案】干扰素是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2. 就地保护。

【答案】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 自然因素。

【答案】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者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4. 单纯扩散。

【答案】单纯扩散是指不需要膜中蛋白质等分子的协助,也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扩散。

5. 基因。

【答案】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6. 神经胶质细胞

【答案】神经胶质细胞也称为神经胶质,是指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7. 代谢。

【答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8. 外生孢子。

【答案】外生孢子是指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原生质,上端较小的部分形成的孢子,基部较大的部分仍能保留分裂能力,继续分裂。

二、选择题

9. 与mRNA 上密码子UGG 相配对的tRNA 反密码子为( )。

A.UGG

B.ACC

C.GGU

D.CCA

【答案】D

10.短时间内可传递大量信息,只在较短、无遮挡的距离内有效的通讯方式是( )。

A. 视觉通讯

B. 听觉通讯

C. 化学通讯

D. 触觉通讯

【答案】A

11.当细胞开始分裂时,它有N 个染色体和Q 个DNA 。经过有丝分裂后,每一子细胞中的DNA 量和染色体数目应为多少?( )

A.N 和Q

B.

C.

D.

【答案】A

12.乳糖操纵子模型中,乳糖首先产生异构件一一别乳糖,后者能与结合在( )上的阻遏蛋白结合,使其改变构象,失去活性。

A. 操纵基因

B. 结构基因

C. 启动基因

D. 操纵子

【答案】A

13.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结构是( )。

A. 侧壁具筛域

B. 端壁具筛域

C. 是具细胞核的生活细胞

D. 是有筛域、筛板而没有核的生活细胞

【答案】D

14.植物学家主张高等植物由绿藻样祖先进化而来,理由是( )。

A. 两者之间结构相似

B. 两者之间的光合色素和储藏物质相同

C. 两者的生活环境相似

【答案】B

15.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的最基本活动是信号活动(妈妈条件反射),试问下列信号中,哪一种属于第二信号( )。

A. 铃声

B. 灯光

C. 食物的气味

D.“食物”这个词

【答案】D 。

【解析】人类大脑皮层的信号活动丰富:第一信号:光、声、嗅、味、触,第一信号是具体的条件刺激信号,可以形成条件反射。第二信号:语言,文字,第一信号的信号,抽象的概括,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人类出现后,社会性劳动产生了语言,对现实加以抽象和概括,人类借助于语言表达思维,并进行抽象思维。最初只有非条件反射,在周围环境影响下,人类学习说话,模仿“妈妈”这个语言,反复刺激同时与“妈妈”的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妈妈”的具体形象形成哺乳的第一信号,小孩听到“妈妈”这个语言就表现出哺乳时的反应,语言性的第二信号学说逐渐形成。ABC 三项,都属于具体的条件刺激信号,是第一信号。D 项,“食物”这个词代表文字, 是第二信号。

16.染色体带型研究的基础是的( )差异。

A. 染色体数目

B. 细胞形态

C. 细胞大小

D. 核苷酸序列

【答案】D

【解析】染色体带型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染色体后,再用染料对染色体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的纹带。分裂中期或后期,染色体高度折叠,最清楚。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就停留在中期阶段,此时最适合在光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计算染色体的数目。用荧光染料奎纳克林染色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的横带称为Q 带。用吉母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出现横带称为G 带。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母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的另一套横带称为R 带。G 带和R 带不重叠。这是因为DNA 分子中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对不同的染料或染色技术有不同的反应。G 带是富含

富的核苷酸片段。

17.被子植物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

A. 仅依靠导管

B. 仅依靠管胞

核苷酸的片段,R 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