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801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基本原理
不同生产者的劳动不是均质的。商品生产的劳动可以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虽然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计算价值量时,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可以多倍于简单劳动,“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由于存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相应地产生复杂劳动者与简单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差别问题。这是因为:其一,复杂劳动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而且复杂劳动者往往要掌握多门科技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其学习和训练的费用也会不断提高。其二,复杂劳动除消耗一定的体力外,还要比简单劳动消耗更多的智力。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复杂劳动者的培养和教育费用也就不断增加,劳动者在学习中的脑力耗费也必然越多。这些培养教育费用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脑力支出虽然不能直接形成商品的价值,但却必须在劳动者从事劳动之后得到补偿和承认。于是,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报酬要比简单劳动的报酬高一些,也就理所当然了。
(2)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由于复杂劳动可以创造更大价值,体现了技术进步,因此,在现阶段,应加大对复杂劳动者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得产品质量和效益更高,更有竞争力,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另外,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教育训练费用的很大部分仍然由私人或家庭提供,因此,复杂劳动者得到较高的报酬也是合理的,并且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的积极性。
2.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原因。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个前提。社会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没有分工,就不存在产品交换的可能
性,也就不存在商品经济。社会分工使生产专业化,生产者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每一个生产者成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员,从而形成了生产者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不同产品生产者之间需要互通有无,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这就产生了交换劳动产品的要求。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交换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品经济也就越来越发展。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前提。没有剩余产品的存在,不存在进行交换的对象,也就没有交换的必要。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经济性的剩余产品,特别是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经常性的交换,导致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利用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或支配他人劳动,作为劳动结果的物质产品也就归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又决定了交换的等价性,交换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彼此都同意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产品等价交换对方的产品,从而建立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实现所有权的转移。可见,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剩余产品及归不同所有者所有则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在现代经济中,在同一所有制内部的不同企业也可能存在商品交换关系,其原因是不同企业有自身的利益。这样,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交换的产品也是商品。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3. 简述如何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答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也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出资人缺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有关,其原因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因此,必须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抓紧抓好。其核心是确保出资人到位,落实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组织体系建设。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总体要求,建立分工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和监督体制。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出资人尽快到位,强化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外部监督。
(2)积极探索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具体途径和形式,使集团公司在对所属二级企业进行重组改制时,有较大的资产处置权。
(3)地方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数量庞杂,情况千差万别,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4)积极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多个相互牵制的利益实体,有利于真正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的制衡约束机制,拓宽资本金来源渠道,降低企业负债率,增强
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从日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本金构成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独资企业过多,部分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占的比例过高,这限制了企业活力的增强和效益的提高,加大了政企分开的难度,影响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针对这种情况,要进一步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兀化改造,鼓励和支持地方与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胆实践和探索,培育和引入新的投资主体。
4. 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答案】(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之一。在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式上,重点要做到:
①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②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增加其资本金,提高其透明度。支持有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并把由中央银行推荐上市改为商业银行申请上市,中央银行提供金融监管信息。支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现代银行制度进行综合改革,稳步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和金融机构。
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④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部门的合作,沟通信息,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⑤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外汇管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本币与外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认真实行人民币经常项下的可兑换,切实加强资本项目的管制,为今后推进资本项下可兑换工作进程创造条件。
(2)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工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①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③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④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公共工程管理。
⑤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⑥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
⑦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
⑧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意防范财政风险。
⑨严格财政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总之,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综合运用计划、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