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

A. 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 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 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 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答案】B

【解析]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时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2. 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

A. 量力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答案】B

【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此,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 而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认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是人的知识的惟一真实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惟一真实基础,因而他将直观性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

3. 20世纪20年代,从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和实业救国为追求,以工读结合为手段的教育运动,转变为追求革命救国道路的运动是( )。

A. 平民教育运动

B. 勤工俭学运动

C. 工读互助运动

D. 劳工教育运动

【答案】C

【解析】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正式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它融合了泛劳动主义、互助论、新村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潮。它的基本内涵是:尚俭乐学、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工学兼营、半工半读、消灭体脑差别等思想。

4. 西南联大合并的学校中不包括( )

A. 燕京大学

B. 北京大学

C. 清华大学

D. 南开大学

【答案】A

5.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

A. 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 阶段性、差异性、小平衡性

C. 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 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理论基础的把握程度。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由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在每个儿童己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这道题可以引用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理解这道题,用这样的途径理解就会发现题目简单很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6. 熙宁兴学时,作为中央地方官学统一教材的是( )

A. 六经

B. 五经正义

C. 三经新义

D. 四书五经

【答案】C

7. 在实行的大学区制中,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是( )

A. 教育部

B. 北京大学

C. 科学院

D. 人学院

【答案】D

8. 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

A. 连锁学习

B. 辨别学习

C. 概念学习

D. 规则学习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加涅的学习分类的考查。连锁学习是指学习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结; 辨别学习指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指能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一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规则学习也称作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原理的学习就是规则学习; 高级规则的学习也称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9.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

A. 礼乐

B. 礼法

C. 仁义

D. 天理

【答案】C

【解析】韩愈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道,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_是授业,即讲授古文典籍和儒家经典。三是解惑,即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联,构成了教师的任务。

10.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考查。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