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大学生自我中心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中心,自尊,主观幸福感

  摘要


????????????????????? 摘要
自我中心概念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是一种个体在面对外界事物时因为无法区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想法有何异同,通常以自己的想法推估他人想法的现象。传统的认知发展观认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都会出现那个时期所特有的自我中心现象,青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是青少年思维在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过程中出现的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化,及在看待事物、他人和自我时出现的歪曲。作为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特征,青少年自我中心对于解释青春期个体的情绪和行为适应有独特意义。由自我中心衍生出的对自我独特性和能力的夸大感知、对自我价值的过分肯定等,与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有所联系。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后期,这种联系很可能继续存在。本研究以西安4所高校1012名大学生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大学生自我中心、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大学生自我中心与自尊、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大学生自我中心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独特自我和不可伤害性水平高于女生,而女生的假想观众水平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全能性、不可伤害性和假想观众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独特自我维度上差异边缘显著,大二学生的独特自我水平高于其它三个年级;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不同家庭经济地位大学生在全能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收入高的大学生全能性得分更高,假想观众维度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边缘显著。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年级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大四女生在负性情感上的得分高于其它三个年级;生活满意度维度上,大一大二女生高于男生,正性情感上,大三女生高于男生。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越好,主观幸福感越强。
? 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自我中心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指标间相关显著,且自我中心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全能性和不可伤害性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对主观幸福感则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自我中心各维度对自尊有显著预测作用,全能性能正向预测自尊,不可伤害性、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能负向预测自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总均分、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对负性情感有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自我中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基本证实了最初的研究假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中心,自尊,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