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云南师范大学8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越快越好。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只求速度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2)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2)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 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3)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3.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

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适应当前的时代特征的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用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相比,它更直接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②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答案】题中观点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卞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无论是在旧中国进行革命还是目前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简答题

5. 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以及“稳定是硬任务”? 新时期我国发展和维稳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答案】(1)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2)对“稳定是硬任务”的理解: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只有坚定小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3)新时期我国发展和维稳面临的挑战

①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利益的不断拓展,随着国内一些分裂势力的滋长与相互勾结,我国在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a. 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b. 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而在这些国际势力中,美国又是核心因素。

c. 除“台独”势力之外,“藏独”、“疆独”势力近年来也在不遗余力地策划、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而且,他们与“台独”势力相互勾结、坑靡一气,与李登辉的所谓“七块论”遥相呼应,损害和威胁我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②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军事安全是一个国家受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制约的现实状态,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新世纪初,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讲在朝着对我们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但“9"11" 事件和此后的伊拉克战争给国际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数。美国强力推行其全球反恐战略,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纷纷调整彼此关系,增强谋略与谋势,使全球地缘战略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也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新的变数。目前看,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有四大问题值得关注。

a. 美国对华战略包围圈已赫然成型。

b. 一些周边国家借反恐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机会,加快扩军备战的步伐。

c. 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

d. 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③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以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