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80心理学综合之人格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压抑
【答案】(1)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先于其他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要以它为基础。
(2)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通过它,那些会带来焦虑的观念和欲望被禁闭在本我之中,人意识不到它,焦虑自然会大大减轻。
(3)压抑有两种情况:
①是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
②是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
2. 预期
【答案】预期即期望,是指在有关经验或内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预测性认知。主观上希望某一特定事件发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托尔曼认为,它是一种可变化的心理状态,学习即期待的获得,即理解手段与目的间的意义联系。加涅、鲁梅尔哈特等人亦强调期望在人类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作用。罗森塔尔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期望不仅影响着个体自身的行为,而且也影响他人的行为。如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发展。
3. 人性论
【答案】人性论即关于人的本性是什么的理论。人性是善的,是恶的,还是中性的? 这一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相当复杂。从古到今,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人性论不仅复杂,而且非常重要,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包括人格理论、心理发展理论与学习理论等,都是建立在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历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家都在人的本性问题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产生了多种人性论。孟子在讨论人性问题时,就列举出了四种不同的人性论,加上荀子的性恶论,扬雄的善恶混论,就有六种人性论。
4. 机能完善者
【答案】罗杰斯推崇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按照自己的机体评价过程而非价值条件生活,是有自我实现趋向者。有五个特征:
(1)向任何经验开放,即不运用防卫机制,使所有经验都能正确地被符号化为意识;
(2)自我与经验相吻合,即自我概念与经验相吻合,并能不断变化,以同化新经验;
(3)利用自身的机体评价过程,即以自己的实现趋向作为评价经验的参考系,对强加的价值条件不予理睬;
(4)经验的自由,即自己承担行为和决定的责任,不受他人或自己的虚伪性所驱使;
(5)与人和睦相处,即乐意给他人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受人欢迎。
5. 机能自主性
【答案】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换言之,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己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
6. 范型
【答案】范型亦称范式,意为“模型”,源于希腊语paradeigma 。维特根斯坦哲学首先使用,指语言的派生方法中,对相似的字母组合习惯沿用相同的变形方法。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运用这一术语描述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指科学家共同遵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念的总和。
范型是指:
(1)任何一组表示共同基础因素的语言形式。
(2)采用某种特别强调的方面作为研究的方针或计划。
(3)一种特殊的实验程序。
(4)一组态度、价值观、程序、方法的总称。
一般将同一学科中能覆盖全部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论,或采用某种特别强调的方面作为研究的方针或计划,称为不同范式。采用这一概念涉及不同范式的比较和统合,如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范式、认知科学范式、人本主义范式等。因库恩将范式与常规科学相联系,故范式的形成是成熟科学的标志。心理学常用范式作为衡量成熟或统一的心理学的尺度。
7. 大五人格因素
【答案】(1)含义
麦克拉和科斯塔(1985)对构成人格的大五因素进行命名,它们是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冲经质、开放性。
(2)来源
大五因素源于高尔顿首先提出的词汇假说,即凡是重要的个体差异在其自然语言中一定有相应的词汇来表示。高登伯格(Goldberg )认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圈内的人,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经验,应该早己确定了人们在人格的哪些重要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并在其自然语言中存在大量描述这些个体差异的词汇。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词汇,就可以找到描述人格的基本维度或特质。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中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国家的自然言语中确实存在比较一致的五个描述人格的基本维度,这就是所谓的大五人格因素。
8. 存在
【答案】哲学范畴。与“思维”、“意识”相对,是物质的同义词。
(1)指客观世界、物质、自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等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2)也指人的具体存在,即作为意志或行动主体的个人存在。个人存在具有意识性、自由选择性、动态性,以及与非存在的统一性等特点。
9. 自我一致性
【答案】个体外在的言语行为是其动机、目的和价值观的真实表现。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0.系统脱敏疗法
【答案】它又称为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或恐怖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或恐怖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恐怖反应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放松训练:在对求治者系统脱敏治疗之前,必须教会求治者如何进行肌肉放松。
(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按照他的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从大到小地顺次排列。
(3)分级脱敏练习:由施治者作口头描述,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想象、忍耐和适应。一般从最低等级的恐惧、焦虑事件开始,逐步达到最高等级的恐怖事件。
11.性别角色偏爱
【答案】性别角色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儿童虽然常常偏爱与自己性别相同成员的活动和角色。但并不总是如此,男孩更加喜欢男子气的活动并对这类活动感兴趣,但女孩不一定喜欢或对所谓女子气的活动感兴趣,女孩往往转向偏爱男子气的活动,接受男子气的个性特征。
12.个人中心疗法
【答案】个人中心疗法又称为患者中心疗法,是由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方法,目前已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主要理论流派之一。主要方法是以咨询对象为中心的心理咨询方法。基本做法是鼓励咨询对象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二、简答题
13.麦独孤用什么解释人类行为
【答案】麦独孤是本能论者,他认为人类有14~18种主要本能以及与之相应的情绪,各种情绪结合而发展起来就是情操,情操加上理想观念,便产生意志力。他认为本能是社会行为的原因,是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的推动者,也是个人品格与民族特性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