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地图以其形象、内涵丰富的特有表述方式,表现出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知识,它是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阅读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而读图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地理学习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高中生在地理读图学习中由于读图障碍的出现,导致地理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本文以地图学理论、地理教学方法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对高中生在地理读图学习中的障碍进行调查,不仅对学生的读图方法、读图环境、各类图表的阅读障碍以及教师的用图环境、地图教学现状等进行统计分析;而且以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内容为基础,根据扎根理论原理,自下而上地对访谈内容进行逐级编码,最后归纳出学生读图过程中的障碍类目。紧随读图障碍类目分析,对造成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障碍的可行性策略。
得出如下结论:高中生地理读图障碍主要有7类,分别为:地图特点障碍、客观因素障碍、个人情绪障碍、知识储备障碍、读图习惯障碍、读图技能障碍、教学支持障碍。而地图特点、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及家庭四个方面,如地图具有信息繁多的特点,学生读图的消极情绪、不良的读图习惯,教师地图教学方式欠佳,学校及家庭地图学习氛围不强等,则是造成高中生产生诸多读图障碍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克服读图障碍的策略有:学生加强知识记忆,改变不良读图习惯等,教师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多关注和激励学生等。
基于访谈原始内容的学生读图障碍归类分析,更能反映学生读图的实际障碍,对学生进行地图学习、教师进行地图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正视自己存在的读图障碍,做出相应的努力,而且可以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读图障碍,因“障”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