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1岁,发热1天,体温39℃,伴有轻咳,在儿科门诊就诊过程中突然发生惊厥,即刻给予吸氧,此刻止惊的药物首选() 苯巴比妥肌注。 地西泮肌注。 地西泮静推。 氯丙嗪肌注。 维生素D肌注。
对因患甲类传染病死亡的患者尸体,依法处理方式是() 将尸体立即深埋,并告知死者家属。 将尸体移入太平间,征求死者家属意见后处理。 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对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然后就近火化。 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后深埋。
2岁小儿,发热12小时,体温39℃,惊厥1次,表现为双目凝视,四肢抖动,呼之不应,持续约3~4分钟。体检:体温39℃,面色红润,精神好,咽充血,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脑膜刺激征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高热惊厥。 中毒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癫痫。 脑性瘫痪。
高热惊厥易复发的因素,不包括() 属于简单型高热惊厥。 属于复杂型高热惊厥。 首次高热惊厥在半岁以内。 有癫痫家族史。 原有神经系统异常。
城镇中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国家规定的报告时间是() 2小时以内。 6小时以内。 12小时以内。 16小时以内。 24小时以内。
6个月男孩,主因发热3天,惊厥2次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7℃,烦躁不安,心率120次/分,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杂音,腹软,前囟膨隆,张力较高,为明确诊断,此患儿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