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海大学719公共管理综合(同等学力加试)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海大学719公共管理综合(同等学力加试) 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河海大学719公共管理综合(同等学力加试) 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14

2017年河海大学719公共管理综合(同等学力加试) 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28

2017年河海大学719公共管理综合(同等学力加试) 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39

2017年河海大学719公共管理综合(同等学力加试) 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52

一、概念题

1. 间断性均衡

【答案】间断性均衡认为,利益集团政治权力在长期来看是平衡和相对稳定的,而一旦公众对公共性的理解突然有了变化,或者集团寻求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大多数情形下,美国的政策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稳定和渐进主义的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偶尔会出现不同于过去的重大变迁。间断性均衡框架的核心在于,长期的稳定之后会有一个急剧的改变,然后又是一个长期的稳定时期。因此,不能简单用渐进决策模型来解释政策改变,政策并不是一直都处于一种渐进的逐渐的改变过程当中。

2. 政府

【答案】政府是一个国家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一般地,将政府称为第一部门。政府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公共机构(或组织)组成; ③它在提供物品(或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目的:④通过合法地行使强制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3. 非正式评估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4. 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

【答案】(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

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2)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不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5. 一般环境

【答案】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

6. 利益分配

【答案】利益分配是指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承担单位中个人的利益情况。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就会损伤承担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导致项目合作破裂。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7.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的一项重要环节和功能性活动,是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绩效的提高而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政策监控的内涵有以下四点:

①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②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

③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

④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

8. 公共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决策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等内容。

二、简答题

9. 简述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

【答案】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

(1)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

(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

(3)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请愿、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

(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导向。

(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7)通过听证制度参与政策过程。

①公众借助听证程序直接参与到行政决策过程中,直接向政策制定者反映自己的意愿,影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②政策制定者通过听证会收集到较为广泛的直接的真实的信息,并据此做出政策调整修改的决断,从而准确协调各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要求,增强了公共政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使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完善,真正代表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8)通过政务信息网参与政策过程。

我国各级政府开通的政府网站已形成政务公开和公众意见征集的网络系统,网站留言板、领导人信箱、电子邮件等征询收集公民的意见、要求和进行网上民意调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反映能力,减少了政策执行的阻力,有利于达成公共政策目标。

(9)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政策过程。信访制度是在‘定的民主政治体系内,公民通过写信走访,向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向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反映情况、申诉问题、陈述要求、咨询政策、提出批评建议的一种社会政治活动,信访制度较好地保持了政府同人民的密切联系。

10.简述标杆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试用模式。

【答案】标杆管理的程序在各种组织中的应用,并不因为是公部门或私部门而有太大的差异。标杆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试用模式为:

(1)决定哪个单位或流程将会是比较的标的物;

(2)找出衡量成本、品质及效率的指标;

(3)针对每个标杆,找出表现最好的其他单位;

(4)衡量这些表现最好的单位之表现;

(5)衡量或界定自己的组织与最好的表现者之绩效落差;

(6)决定缩短落差的行动方案;

(7)执行方案并追踪考核。

11.简述危机的影响。

【答案】危机是指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则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