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31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皮萨诺
【答案】皮萨诺是意大利雕刻中文艺复兴新风格的开创者。他在诸如比萨洗礼堂布道坛之类的作品中,将罗马古典形式运用到宗教题材中。他的古典主义倾向受到当地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欢迎,并取得巨大发展。他的作品成为文艺复兴美术的第一批代表作,并且对绘画、建筑也有较大影响。
2. 亨利·摩尔
【答案】亨利·摩尔是著名英国雕塑家,他用有机形体创造了抽象化的生命形态,多以人体为母题,或躺卧或坐立,有的放在室内,更多的置于室外环境中。他在雕塑形体上采用绳索、洞孔来表现新的空间,并探索雕像与周围空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对现代雕塑艺术给予重大启示。代表作《国王和王后》。
3. 小汉斯·荷尔拜因
【答案】荷尔拜因是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著名画家,最擅长油画和版画。他创作了大量壁画、肖像画,最著名的作品是肖像画和系列木版画《死神之舞》。1526年后,成为英国国王的宫廷画家。同时,是那个时代北欧最伟大的肖像画家,其作品表现了描绘对象的高贵、静穆与专注。
4. 德国罗马派
【答案】德国罗马派是19世纪下半叶一批长期旅居罗马的德国画家形成的画派。该派画家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标榜,陶醉于古代艺术的崇高与典雅之中,从而逃避动乱的现实世界。他们以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创作题材,人物也按希腊艺术规范作理想化描绘,极力强调“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种美学趣味。其活动期主要在19世纪60~70年代,代表画家有A ·伯克林、安泽尔姆·费尔巴哈等。
5. 贝尼尼
【答案】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和画家。贝尼尼的艺术不仅继承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精神与传统,也继承了希腊艺术的传统,他是米开朗基罗之后、罗丹之前最有才能的雕刻家。他在创作上很有标新立异的突破传统的勇气,他一再告诫学生既要集成传统,又不要墨守陈规,不要做别人的回声。他有为宗教服务的一面,是个虔诚的宗教徒,但是在艺术创作上,他又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世俗情结,表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代表作品:《圣德列萨祭坛雕塑》。标志着贝尼尼雕刻顶峰。
6. 戈雅
【答案】戈雅是18世纪西班牙画家,浪漫主义美术的伟大先驱,他与大卫同时代,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又充满浪漫主义的战斗激情,包含讽刺、幻想、夸张等因素。对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作:铜版组画《奇想曲》《战争的灾难》,油画《裸体的玛哈》《着衣的玛哈》《查理四世的一家》《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等。
7. 马奈
【答案】爱德华·马奈,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代表作品有《苦艾酒的嗜好者》、《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等。
8. 极少派美术
【答案】极少派美术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至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极少派的美学观念是:越是共性大的作品被观众认知和理解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个性和特殊性强的作品,只能被少数有修养的人认知和欣赏。
9. 新表现主义
【答案】新表现主义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是以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新表现主义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主张还原绘画的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
10.罗马绘画样式
【答案】罗马绘画样式也即“埃及化风格”,它强调墙的平面感和建筑空间的小巧玲珑,绘有花冠静物,精致的装饰图案,力求典雅的气氛。风格严肃、较冷。具体而言有三种样式,即用石灰泥做好建筑细部的实体,然后涂绘色彩,该种样式流行于前2世纪; 直接在平面墙上用色彩描绘建筑细节,以达到立体的效果,这种样式流行于前1世纪至1世纪; 第四样式,流行在1世纪,比较华丽,与舞台布景相似。
二、论述题
11.论述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先导,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梵高等。
(1)后印象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不满于客观主义的再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
②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情绪或主观精神。
③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但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处理。
④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主观化和个性化。
(2)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
①塞尚
塞尚是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代表作品有《圣维克多山》、《法黎耶肖像》等。其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
a. 不同于印象派画家用快速作画的方法去捕捉表面的印象,塞尚对色彩与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十分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主张“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
b. 在吸收印象主义外光与色彩的成就基础上,更专注于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理性分析与表现。认为“自然中的每件东西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极为相似”,因此,他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用几何形体对物象进行概括,采用色的团块来描绘物象的体积和深度,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塑造物体,放弃同一视点等特点。
②梵·高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梵高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之后,画风巨变,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他对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其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a. 凡·高吸收了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在创作中追求画面形式的单纯感和极端个性化; b. 凡·高用明亮、大胆、充满想象力的色彩和富有张力的笔触表达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和矛盾; c. 其作品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
③高更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吸收了东方绘画、黑人雕刻、中世纪宗教艺术和民间版画的一些手法,创造了一种有内在力量的装饰性画风。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代表作品有《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什么? 我们到哪里去? 》、《讲道以后的幻景》等。其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
a. 高更蔑视传统素描、透视对形体的规范,吸收了东方艺术、日本浮世绘、拜占庭镶嵌画及原始艺术的一些因素,把色彩和线条当作抽象表现的形式,从而加强了绘画的精神张力;
b. 他的作品摆脱了传统的写实和空间透视,也没有明暗过渡,舍弃细节和特征的描绘,是观念、印象和视觉经验综合压缩后的集中表现;
c. 画面简洁单纯、色彩明亮纯净、色调对比强烈,装饰性的构图及大块面的平涂;
d. 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神秘感和普遍的象征意义,体现出平面化的趋势和原始审美意识的回归,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宗教意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