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IP网络的多点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H.323/H.264/MCU/IP组播/RTP/RTCP/会议控制与管理

  摘要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大会堂对外越来越开放,有越来越多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当活动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在一定规模,仅有传统信息交流方式(包括会议、电话、公文等)逐渐不能适应大会堂大量活动同时举行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必须要有一种高效的交流方式来改善信息沟通环境,基于IP网络的多点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既能很好满足这样的要求又适应人民大会堂现有软硬件环境条件,是设计实现该系统的意义所在。本文采用基于RUP的开发方法和软件配置管理的理论和工具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得出系统功能需求如下:1验证授权管理;2成员管理;3会议管理;4发言管理;5音频共享;6视频共享;7数据共享。分析人民大会堂服务沟通需求和IP网络环境状况,得出待开发的基于IP网络的多点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应具有如下的特点:1良好的交互性;2高效率;3安全性与可靠性;4界面友好易于操作;5良好的扩展性;6经济性。针对这些需求和特点,从整体上和关键技术上,提出了一套相应的解决方案,即:1整个项目采用H.323框架标准;2采用软件方式实现视频会议系统;3以MCU为中心的多点视频会议模式;4IP组播传输多点混合后的音视频数据;5采用H.264作为视频压缩标准;6采用RTP/RTCP作为音视频数据通讯QoS保证;7数据存储转发;8视频终端图像分屏显示。根据基于IP网络的多点软件视频会议的特点,进行系统总体设计:1系统架构组成;2服务器端模块结构设计;3客户端模块结构设计;3性能优化设计。在设计和实现部分,分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分别进行阐述,服务器端从多媒体通讯和会议控制管理角度进行设计与实现,涉及MCU到终端所采取的连接、数据的同步、多点的传输等,客户端从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传输和数据共享模块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现,涉及多媒体数据压缩、Socket接口编程、音视频数据封解包等。本文最后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对,提出合理测试方案,得出测试结果,证明本设计方案是可行的。目前该项目正在技术部门试运行,系统运行良好。对类似于基于IP网络的多点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开发具有较强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