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时引入对比剂的方法属于() 口服法。 灌注法。 直接引入法。 间接引入法。 生理排泄法。
患者男性76岁,体重62kg。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史,因第三次胃出血急诊入院。自第一次心力衰竭以来一直服用地高辛(每日0.25mg)。输入三个单元全血后,红细胞比容3%,血浆总蛋白55g/L。白蛋白35g/L。ALT85单位,心电图提示洋地黄作用,与前次相比无改变。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显影不佳。体检发现肝脏肿大、心脏扩大、双肺呼吸音低,胸透肺纹理减少。血压200/90mmHg,体温37.2℃。拟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哪种麻醉方法最安全() A.咪达唑仑、芬太尼、琥珀胆碱诱导气管插管,氧化亚氮、阿曲库铵-异氟烷、氧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连续硬膜外麻醉。 依托咪酯、琥珀胆碱诱导气管内插管后,用甲氧氟烷、氧紧闭循环维持麻醉。 硫喷妥钠、琥珀胆碱气管内插管,右旋筒箭毒、氧化亚氮、氟烷一氧维持麻醉。 地西泮、吗啡、琥珀胆碱诱导,普鲁卡因、氯胺酮、氧维持麻醉。
严重创伤病人失血性休克发病率可达() 100%。 85%。 80%。 90%。 95%。
脑脊液第一管标本适合于()脑脊液第三管标本适合于()脑脊液第二管标本适合于() 寄生虫检查。 化学检查或免疫学检查。 常规检查。 细菌培养检查。 颅内压测定。
关于经肾脏排泄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离子型对比剂在血液内呈正、负离子形态存在。 离子型对比剂渗透压低于非离子型对比剂。 非离子型对比剂不是盐类,在血液内不离解。 双聚体比单聚体含碘量高。 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
当温度达到()时,热凝牙托粉中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发生热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链锁式的自由基加成聚合,最终形成坚硬的树脂基托。